華娛青蔥歲月

第23章 論潛規則

長天光影的王志友也入這行幾年了,深刻明白效率這兩個字對劇組的影響,和對自己工作室積累口碑方面的意義,第二天就帶團進了棚。

劇組團隊踏入攝影棚的那一刻,和攝影棚的預定協議作廢,租賃協議正式生效,開始算錢,一天1800元,每秒2分錢。

華逸塵和安茜手中的那點經費,也開啟了向0靠攏的倒計時。

兩個合夥人為了確保場景設計、光線構圖等工作,符合他們達成共識的理念,兩人再次分工合作。

一個人坐鎮工作室,跟楊文斌、李博兩位編劇老師溝通並審稿,另一個人去攝影棚溝通設計想法並盯進度,每人每天換一次崗。

“楊老師,多點人物動作沒事,人物的表情儘量別寫,讓演員自己去發揮。”華逸塵坐鎮工作室時多次提出建議。

“李老師,推鏡是最好突出情緒的簡單運鏡手法,你可以不用那麼保守,有些固定鏡頭沒必要,可以考慮換成推鏡。”安茜在工作室時與老師溝通。

在國內影視圈裡,製片人多是非專業者或半吊子水平,和導演之間是沒什麼共同語言的。

有些導演還把製片人當成劇組大敵,因為製片人牢牢把控著劇組的資金,甚至有的製片人還會暗自插手演員的選擇,把不契合角色的演員插進劇組。

楊文斌和李博作為多年搞創作的影視從業者,兩個人還是第一次見到製片人和導演能搭配得這麼好的。

一天中,一個人在工作室盯他們,一個人去攝影棚盯另一批人。

果然年輕就是好,就是精力豐盛,這麼敬業且認真的製片人+導演組合也真是難得一見。

也是受到兩個年輕老闆的影響,他們兩個30歲的人還主動加班加點了起來,找華製片要到了工作室的門禁密碼,成功加入了997一族,完爆996。

“王老師,可以設計同款不同式的背景紙,用不同式的背景紙裝飾同一個場景,簡單把灰塵泥沙等道具移一下位置,那在觀眾眼裡就是兩個場景。

麻煩你們提前準備一下,或許拍攝過程中會用到也說不定。”

安茜在攝影棚視察的時候,與美術指導王志友溝通想法。

“李老師,銀反強調冷色,提煉鏡頭畫質,而光源的散光是單色調的死敵,在光線構圖的時候,一定要預防好光源散射的問題。

哪個鏡頭光線需要在攝影機上加聚光筒避免散光,哪個光源需要在攝影機加蜂巢片凝聚強光弱化散光,哪個場景需要用柔光罩遮住光源來擋住散光。

這些方案在構圖中一定要備註好,不然到時候拍攝起來臨時調整就太浪費時間了。”

華逸塵在攝影棚觀察進度時,與攝影師李子健溝通並建議著。

在王志友和李子健看來,安茜這個17歲的導演是他們沒想到的。

不過,這位美少女導演雖然看起來年輕至極,但對鏡頭與色光的敏銳度很高,還能夠以演員的角度對鏡頭和光做成熟思考,這就給到他們一種天才少女的感覺。

至於華逸塵,他們都認識他好幾年了,妥妥的攝影天賦型選手,專業度、熟練度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非常老練,只是沒想到會轉行當製片人。

製片人也好,導演也罷,都是圈內的頂層職業。

王志友和李子健私以為,這兩個人如此年輕就有不俗的藝術思維與經驗,以後保不齊是兩個大腿。

……

下午的陽光慵懶至極,即便辦公室把扇葉窗拉滿,幾縷光澤也要從縫隙裡偷摸溜進來吹空調。

華逸塵坐在靠牆的辦公桌一邊,安茜也把自己的辦公椅放置他旁邊坐著。

兩個老闆排排坐,齊齊翹起二郎腿,手上拿著份簡歷,目光打量著辦公桌對面坐著的女大學生。

工作室和攝影棚兩邊,兩個合夥人已是經過半個月的打磨。

劇本創作也好,場景設計與構圖也罷,不用他們時刻盯著了。

他們對這部劇的藝術理念與需求,各方都能夠基本理解並自行其事。

如今劇本創作已經漸入尾聲,攝影棚也開始搭建起場景。

那麼,服裝、化妝、演員等人員,也就要開始著手招募並準備上崗。

“梁娟,你確定能勝任?”安茜道。

每年九月份開學季,首都本土文化類企業,會應邀去各大藝校舉辦招聘會,提供就業機會或是提供臨時工作崗位,這對於在校藝術生提前實踐專業事宜是個很好的機會。

每年到八月中旬之後,各大藝校有就業需求的學生就會提前來校做準備。

安茜照葫蘆畫瓢,把招募服裝和化妝的招聘資訊,不僅發到了各大媒體平臺,還發表往首都各大藝校的校園論壇裡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