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生活朝前推進著,鄒小紅的死被大家議論了半年後,漸漸就沒人說了,村民們的閒談,換成了今年的收成。
陸松石當初帶頭建的塑膠大棚,產出的早瓜賣了個好價錢,大隊好好賺了一筆,回頭都買各種生活用品或者是直接發錢,到了村裡每一個人的手中。
雖然均攤到每一個人頭上不算特別豐厚,但生活質量卻大大提高了,以前沒吃飽的那些家庭,今年都吃了個飽飯,以前沒衣服穿的家庭,今年也穿上了新衣服。
村民們的日子過得好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收麥子的時候更是賣力,又是一個豐收年。
花橋村無論是糧食還是玉米,都交夠了數,村民們的日子還越過越好,上面再次嘉獎了花橋村,葉父和陸松石作為代表,又一次上臺領獎。
距離上一次上臺領獎,已經過去兩年,葉母雖然不像當時那麼激動,但也是發自內心地高興。
她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叮囑他們:“你們好好幹,跟你爸學,你爸年紀越來越大了,以後肯定會換大隊長的,你們若是能擔起事,知道怎麼為鄉親們謀福利,怎麼解決鄉親們的問題,以後也可以競爭當大隊長。”
三個兒子瞬間動力滿滿,臉上寫滿了幹勁。
陸松石領了獎下來,葉禾禾跟他一起走到葉母身邊,正好聽她說這些。
葉母瞧見了倆人,連忙對陸松石說道:“我的好女婿,你腦瓜子比我聰明,就不需要我指導了,你的能力,我看做縣長都夠!”
葉禾禾撲哧一聲笑了。
“媽,你過獎了,我只是儘可能多做一些讓大家生活更富裕更輕鬆的事。”陸松石眉眼間有笑意,卻沒有得意。
他這樣的謙虛,讓葉母再次感慨,真是個好男人。
她手叉腰,再次數落三兄弟:“你們啊,跟我的好女婿學一學,能把他學個五分,你們未來說不定都能當鎮長了!”
三兄弟垂著眼,臉頰發燙,很是害臊。
除了葉兵強,葉民安和葉國泰可都比陸松石歲數大,讓他們跟著比自己小的妹夫學習,還挺難為情的。
但是轉念一想,只要他們學了,未來可以當鎮長,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三兄弟又不糾結了,齊刷刷朝著陸松石看去。
他們要學,要給自己爭光!
葉禾禾將三個哥哥複雜的反應看在眼裡,背過身偷偷笑了起來,不得不說,葉母講話也是有一套的。
放在幾十年後,妥妥的成功講師。
本以為嘉獎過後,這件事就結束了,沒想到塑膠大棚的成功,很快就作為先進技術,在全國範圍內傳開了,其中參與最多,掌握最多核心技術的陸松石,被請去各個地方傳授技術,講述先進經驗。
到了年底,甚至還登上了報紙。
現如今人們最常用的獲取資訊的方式,就是看報,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識字的,就沒有不喜歡看報紙的。
京市的人們,自然也是看到了報紙上的陸松石。
整整一個大版面,詳細講述了陸松石發現北方農村冬天缺乏蔬菜,於是帶領知青開闢荒地,申請物資,帶頭建設塑膠大棚,最終不僅解決了民計民生的問題,還為集體增加了收入。
透過這樣的登報獎勵,一部分嗅覺敏銳的人,也發現了,政策確實在放鬆,在改變,陸松石這樣的帶頭行為,放在五年前基本上是不被允許的,甚至還會被批評打壓,但現在,卻在鼓勵,在獎賞。
這說明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