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一看到炕上桌子擺了三大盆:酸菜燉豬肉、大肘子、土豆片炒肉,口水都快流到地上,卻沒人敢先動。
不說肉菜,每一盆油水都那麼足,過年都沒幾戶人家捨得這麼燒。
太奢侈了。
幾人都嚇壞了。
王大慶端著大飯桶進屋,見幾個漢子跟列陣計程車兵一樣站著就是不上炕,笑呵呵道:“飯管夠,都敞開肚子吃,下午才有力氣幹活。”
“對啊,大膽吃,好好給咱哥造房子。”馬國寶脫鞋不客氣地爬上炕。
有人帶頭,其他人也有了勇氣,紛紛表態一定做好份內工作,回報王大慶的招待,然後上炕就坐。
“我活了快四十年,都沒吃過這麼好的飯,感謝王知青。”
“……”
五個生於解放前的漢子,第一次不用顧忌敞開吃,一時間熱淚盈眶,邊吃邊感謝。
王大慶感慨良多。
未來普通人都在倡導少油少鹽,而在這個年代,這種吃法卻是奢侈中的奢侈,讓一群人恨不得把他當神供起來。
這就是社會發展的意義。
王大慶深知個人力量無法扭轉整個時代,但他暗暗決定,在工程期間的每日三餐,都會按照今天這個標準,讓幫工們吃得過癮。
飯很快吃完。
三大盆連一滴油都沒剩下,其中矮牛一個人的飯量差不多是其他人的總和。
王大慶並不介意,只是慶幸自己做得夠多。
同時他也更加相信,馬國寶一點沒誇張,矮牛是真的餓瘦了。畢竟這年月,沒幾戶人家能養得起這等飯量的娃。
“開工咯。”
一群漢子知恩圖報,不管王大慶怎麼建議,吃飽就起身開幹。
等人走光,輪到王大慶和張紅梅吃飯。
日子一天天過去。
在王大慶每天的肉菜白米飯供應下,一群漢子發揮主觀能動性,幹得熱火朝天。
十五天後,一座嶄新、結實、又不過分突兀的房子,在院子裡拔地而起。
中午飯後,王大慶給五個幫工結算報酬,並每人送上三斤豬肉、三斤牛肉,目送他們離開。
一群人感恩戴德,依依不捨。
兩天後,做完收尾工作的矮牛也要趕下一個工程。
王大慶再次送出更多物資。
轉眼間,熱鬧了半個月的院子,就只剩下三人。
中午吃飽喝足,他們在新房門前並排站著。
王大慶掃視瓦片屋頂和結實的青磚牆,滿意地道:“矮牛手藝沒話說,城裡的房子都沒這質量。”
“可不是,就那磚牆厚度都有別人家的兩倍。以後誰嫁給咱哥,絕對是有福氣,冬天不挨凍,下雨不漏雨……”馬國寶站在王大慶左手邊歪頭,視線看向張紅梅。
半個月吃好喝好,張紅梅面色紅潤,被馬國寶一盯,更紅了。
幾天前王大慶就和張紅梅詳談過,說知青點房子漏風、人員混雜,建議她搬來自己這邊租住。
剛吃飯時,張紅梅同意了。
“去把青磚尾款和豬肉給陳半瞎送過去。”
王大慶餘光瞟了眼,怕前世恩人反悔又回知青點住,於是左手抓馬國寶帽子擰了起來吩咐。
“這就去。”馬國寶嘿嘿笑著離開。
王大慶轉頭對張紅梅說道:“等過兩天油漆幹了,我去幫你搬行李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