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得母親和妹妹悠長的呼吸聲,馬卓翻身下了床,躡手躡腳的走出了家門。
離開家他朝著後山一路狂奔。
當初回鄉的時候,遇到過幾個正在挖草藥的鄉親,大概記得那草藥的模樣和生長的位置。
據說那東西叫黃精,後山這一片的黃精更是極品,號稱雞頭黃金。新鮮的都要賣三塊五一斤,還有價無市。
這玩意兒幾乎就是秦嶺的特產,隨隨便便就能弄個百十公斤。
天矇矇亮的時候,馬卓滿身透汗的鑽出了林子。
他伸長了脖子吸了一口新鮮空氣,咧著嘴大笑起來。
這次沒有白跑,不僅挖了一百斤黃精,還在陷阱里弄死了一頭四五十斤的野豬崽。
在河邊痛痛快快洗了個澡,趁著沒人瞧見,便扛著東西朝著縣城的方向一路小跑。
四十里的路程,馬卓走走停停,用了四個多小時。
80年正值改開浪潮,秦嶺邊上的這些小縣城也逐漸出現了小規模的個體戶。
不過,想要買肉買糧或者大件還是要憑票去供銷社購買,並不是特別方便。
馬卓在村子裡長了十六年,因為是傻子的緣故,父母從沒帶他出過遠門。
對於縣城的佈局,他幾乎是一頭霧水。
瞧了一眼即將收攤的早市,他打算過去碰碰運氣。
“喲,小兄弟,這野豬挺肥啊,費了不少力氣吧!”
路過一個早點攤,一個穿著時髦的青年人突然叫出了馬卓。
馬卓見他有些面熟,半晌才想起來這小子是個衙內,在縣城裡開了第一家高檔酒樓,來往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瞌睡來了有枕頭,馬卓正愁找不到買主,沒曾想在這裡撞見了。
他連忙笑著回道:“沒費多大力氣,就是運氣好!這位老闆,你要是想要,看著給個價,權當交朋友了!”
聞聽此言,青年人眼前一亮。
他見馬卓不過十六七的樣子,一身的窮苦打扮,說出來的話卻和他的年紀身份不襯,倒是來了點興趣。
“野豬肉的行情大家夥兒也都知道,頂了天一塊三,還得是上好的肉。你想賣多少?”
這就是試探心思了。
馬卓想都沒想就說:“老闆你也說了上好的肉才能賣的起那個價,我這臉皮帶骨還有下水,要是按一塊三走你肯定吃虧了。”
“這樣吧,取個整,一塊錢一斤,零頭也饒了,權當感謝你幫襯!”
一席話,聽得青年人滿心歡喜。
倒不是為了那幾個小錢,而是馬卓這活泛的腦子和說話的態度,讓他大為讚賞。
沒想到,泥腿子的苦哈哈也有這般經商的頭腦。
人家退了三步,自己也不能小氣,青年人大手一揮,“就衝你這句話,就按市場價走,以後有好東西,都往我這裡送!”
見人三分捧,說話也是門藝術。馬卓並不覺得恭維對方會顯得自己很低賤,做生意嘛,自然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揣著整整六十塊出了飯店,馬卓又扛著一大袋黃精去了藥鋪。
這年頭多是抓藥的,賣藥的很罕見。
馬卓對藥材瞭解甚少,只是當年在邊境線上跟一個老兵學過一些藥理。
他著急回家,也沒有跟掌櫃討價還價。一百斤的黃精,最後以三塊錢成交。
忙活一整天,總共掙了三百六十塊錢。
這點錢在馬卓看來算不得什麼,可放在這個時代,卻是一筆鉅款。
出了藥店,他直接鑽進了旁邊的小巷子裡,找了個投機倒把的小子買了些糧油布票,然後匆匆去了供銷社。
花了三十塊,帶走了兩身新衣裳和一些瓶瓶罐罐,這才心滿意足的往家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