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高中文憑,在機修廠幹過技術員,明天去軋鋼廠入職,有個在一商局工作的舅舅。自身出手大方,行事規矩,知書達理,是個不錯的年輕人。
王剛也在易中海那邊聽說了一些軋鋼廠和四合院的資訊。
紅星軋鋼廠在東直門外,距離四合院大概4公里,走路去得半個多小時。廠子很大,有5000左右的員工,下設生產車間、技術科、採購科、食堂、運輸科、保衛科等部門。
四合院在東城區的南鑼鼓巷裡,院子是四進的四合院,總共住著20戶,100來人,是附近最大的院子。衚衕口就是南鑼鼓巷供銷社,往西走是交道口供銷社,配套設施很便利。
劇中的人物大部分都在,前院的三大爺閻埠貴一家,中院的一大爺易中海一家、秦淮茹一家、何家兄妹,後院的二大爺劉海中一家、許大茂一家、聾老太太。
因為現在是1958年,距離原劇情開始還有7、8年,因此賈張氏的好大兒賈東旭還沒有被掛在牆上,秦淮茹的兩個女兒還沒有出生,於莉、於海棠、婁曉娥、秦京茹等嫁進來的小媳婦們也還沒有出現。
在王剛的刻意引導下,酒量不太行的易中海喝的有些飄飄然,拉著王剛的手把他知道的四合院裡的事都給一股腦說了出來,王剛這便藉此機會深刻了解了一下四合院裡住戶的基本情況。
據易中海的描述,總的來說四合院的氛圍還是挺好的。鄰里之間總免不了一些小摩擦,但大多也都是在情理之中,三個管事大爺日常負責調解鄰里之間的矛盾,處理的也是挺好。畢竟大家都是從苦日子裡熬過來的,鄰里之間也願意互相幫襯,在三個管事大爺的帶領下,四合院已經連續兩年榮獲街道頒發的“優秀四合院”榮譽稱號。
一頓飯吃了一個多小時,兩人吃飽喝足,拿起剛才買的日用品往四合院走去。
5月初,京城初夏的氣溫也是不低,兩人輪番上陣,走走停停,拿著包袱花了一個多鐘頭才從從前門走到南鑼鼓巷。
“這是南鑼鼓巷供銷社,平時買點副食品日用品什麼的可以來這邊,離四合院很近。前門那邊雖然說種類多些,但是多少還是有些遠。”
易中海走到一片樹蔭下,放下手中的暖水瓶,拿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指著衚衕口的一家門店說道。
王剛抬頭看去,見到面前有一家三間房大小的店面,門頭上寫著“國營南鑼鼓巷供銷社”幾個紅色大字,此時正是中午午飯過後,店裡沒有什麼人,王剛對易中海說:“一大爺,您稍等我一會,我進去買點瓜子糖果什麼的,一會您領我去拜訪鄰居的時候,我可不能空著手去啊!”
“是不能空手去,你去買吧,包袱給我。”
易中海對王剛這種大氣懂禮貌的性格很是滿意,笑著接過王剛手中的包袱。
穿過衚衕,王剛推門而入,入眼是一排玻璃櫃,裡面有一些副食品,中間是櫃檯,櫃檯後面是一排貨架,上面擺放著日用品。
“您好,請問瓜子糖果怎麼賣啊?”
櫃檯後面是個趴在那裡打盹的大媽,聽到有顧客詢問,被打擾了午休的大媽十分不悅,打著哈欠抱怨道:“想買什麼自己找啊,沒見正休息著呢,怎麼沒一點眼力價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