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王剛都是在修車中度過的。馬師傅用車床車出來的活塞和從機修廠拿來的配件簡直就是一模一樣,放進發動機裡與燃燒室內壁嚴絲合縫。就這技術,說他能手搓出個火箭來王剛都信。
整個修理過程中王剛招了好多人來幫忙,技術科的技術員,運輸科的司機還有數位鉗工,在大傢伙的集思廣益下,終於在週五的下午成功的發動了引擎。
聽到訊息的李副廠長下巴都要掉下來了,這個小子不是說不想幹技術崗位嗎?能把放了好些年沒有人修好的車,在一個禮拜裡把發動機修好,這技術確定不去幹技術嗎?
當然了,在這個故事中扮演著一個體貼開明長輩形象的李副廠長,他可不會去私自推翻一個他看好的年輕人的選擇。因此,就在週六的義務加班日那天,和技術科的技術員們正在熱火朝天研究怎麼修理剎車系統的王剛,就被他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在軋鋼廠也上了一個禮拜班了,說說看小子,你感覺怎麼樣?”
坐在辦公室的布藝沙發裡的李副廠長翹著二郎腿,吸著王剛給他點的大前門,面帶微笑的看著眼前這個漂亮的小夥子。
王剛坐在茶几對面的單人床沙發裡,身體也很放鬆,端著茶杯抿了一口道:“有您罩著,這日子過得是相當滋潤啊。李伯伯,您這茶可是不錯啊,今年的新茶吧,是雨前的獅峰?”
聽聞此言,李副廠長愣了一下,眼中的讚賞之意更加濃郁。
他是官宦子弟,祖輩曾經是康熙年間的進士,曾經身居三品。但是之後的子孫不肖,逐漸的敗光了家財,到了李新民父輩的時候,就只能守著祖宅過活了。雖然說沒了錢,但是老李家的人脈還在,所以李新民小的時候,雖然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生活也是不錯的,算是吃過見過的。
眼前這小子,小時候在關中,10歲進京,跟著一個靠自己努力混上幹部的舅舅,按正常的發展也不過就是長得好看的年輕人罷了。沒想到,這孩子有想法、有動力,如今看來,還有見識,這放在一個18歲的年輕人身上是很少見的。
李副廠長沒有問王剛是怎麼知道的,只是笑著點了點頭,指了指櫃子的方向道:“喜歡的話走的時候自己拿點。”
王剛自然是喝不出來什麼雨前龍井的,這是外掛掃描告訴他的,本想著裝個小比,沒想到效果一般般,沒看到對方多驚訝的樣子。
王剛搖了搖頭道:“君子不奪人所好,您能拿出這種好茶來招待我我心領了,哪還能得寸進尺呢?話說,您叫我來有什麼事嗎?”
“呵呵,你小子啊。”李副廠長笑著搖了搖頭,從身旁的的一摞檔案裡找出一張紙給王剛遞過來,示意王剛看看。
王剛接過來一看,是紅星小學上交的一個61兒童節活動的申請,申請為這個月學校評選的“三好學生”、“優秀紅領巾”、“衛生標兵”等各年級共20名獲獎學生組織一次去去北海公園遊玩的獎勵。
“這個申請我批了,廠裡得派個人去跟全程,這事就交給你吧!”
王剛知道了,他要想去宣傳科就得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或者是立功表現,不然行政科室一個蘿蔔一個坑,像許大茂這種宣傳科的放映員,實習了好些年還沒有轉正。要是李副廠長把王剛強行調動過去,必然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以後王剛在宣傳科的工作就不太好展開了。
“嗯,李伯伯,我知道了,您對這件事有什麼要求嗎?”
王剛前世會彈鋼琴和吉他,這一世也學過幾年的口琴,演奏樂器這種依靠技巧和肌肉記憶的事可不容易忘掉,這種給小學生們搞搞小活動的事是一點都難不倒他的。
“保證孩子們的安全,這是大前提。”
李副廠長抿了口茶水,手指在玻璃杯上點了點,接著說:“每年兒童節,都會有記者在北海公園那邊採訪,你如果能帶著孩子們被一些大的報紙的人採訪到,那你去宣傳科的事立馬就能成。”
要搞出點動靜嗎?這倒是不難,就是能不能吸引到記者就兩說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