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民興生產隊發生了一件大事。
老支書年紀大了,不在擔任支書一職,縣裡派來了一個年輕的支書,賀書瑄。
這件事情在村裡也算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從前的支書都是村子裡選出來的,這還是第一次上面直接下派。而且這名支書,也算是大家的老熟人。
賀書瑄是知青,曾經在民興生產隊待過五年的時間。
“這是真的要變天了。”高玉蘭一邊晾衣服一邊感慨道。
沈亦瑤卻覺得這樣很好,賀書瑄雖說是個外人,但是又不完全是外人,他在這裡勞動生活過,對這裡的情況也算是瞭解,所以在管理上,應該會得心應手。
“我倒是覺得挺好的。”沈亦瑤高興的說道。
“你懂什麼,老支書雖然說保守,可是在咱們村子裡威望高,他做事,大家都服氣。這新來個支書,脾氣秉性都不熟悉,村裡要亂上一陣了。”高玉蘭說道。
沈亦瑤也能理解,村民們肯定會有不服氣,甚至會出現故意找茬的。因為老支書很多時候,處理事情,其實不是按照法律法規,更多的講的還是鄉下的一個民風村俗,這些放在以前倒是還可以,但是國家在發展,要依法治國。
所以,有些陋習便要捨棄,在情理之上還有法律。
對支書這個職位覬覦的人自然是不歡迎這個新支書的到來,畢竟是搶了他們的蛋糕。
但是大多數的人是不關心這些的,誰當支書,日子還不是一樣的過,能顧好自家人就不錯了,哪有閒心去操心別的事情。
而賀書瑄來到村裡的第一件事情,自然也是開會,不過卻不是什麼立威,而是要與村民們商量分田到戶。
大家聽到這四個字之後,立馬便議論開了,這件事情,其實是大家期待很久的,別的生產隊都已經分田到戶了。
賀書瑄也不說話,就這樣坐在那裡看著大家交頭接耳。
過了一會兒,有人站起來,問道:“這是真的嗎?那這田要怎麼分,按人口分,一人分多少田?”
這些都是大家關心的,有人提出來後,大家跟著附議,紛紛看向賀書瑄。
賀書瑄開這個會之前已經跟村委的其他幾人透過氣了,最為支援他的事馬建剛,馬建剛好久之前就提出過要分田到戶,建廠子,搞經濟,但是卻被老支書批評太過冒進。
“問的好,這也是今天開會的目的。”賀書瑄輕咳一聲,然後繼續道,“生產隊一共兩個村,一共一百九十四戶人家,總人口是一千二百六十四人,耕地一共是三千八百畝,人均三畝地。”
“賀支書說的不錯,咱們生產隊的耕地少,分攤到各個人頭上,估計還不到三畝地。”說話的事村裡的胡會計。
場下的人又議論開了。
“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踴躍發言。”賀書瑄說道。
在場的人,無外乎三種,第一種,自然是同意。因為他們早就想要分田到戶,不想繼續大包乾了。第二種是不同意的,覺得自家人口少,能分到的田地少,那跟大包乾的時候也沒啥區別。最後一種就是沒啥主見的,怎樣都可以,牆頭草隨風倒。
不過贊同的人是大多數。畢竟已經看到別的生產隊的人吃到了甜頭,他們自然也想嚐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