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最初發現問題,就是一家電纜廠,因為之前信譽量好,所以這次廠長找來,說要擴大規模,新上兩條生產線,資金缺口是一百五十萬。
很快,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還上了。
李龍這是第一次經手,這次貸款金額是兩百萬。
銀行對於百萬以上的金額都是要嚴格稽核的,就算是國營企業也稽核的很仔細,更不要說電纜廠這個私營企業了。
這次是要增加車間,還要從國外進口專業的技術和裝置,就連原材料,都要從國外進口。
李龍一開始沒特別的在意,因為他知道銀行裡不少貓膩,所以小心謹慎是他早就習慣的,要是換了旁人,這筆貸款也就直接批了,畢竟之前沒有任何不良記錄,資料也都齊全。
而且電纜廠也算的上是銀行的大客戶了。
可是李龍就在放款的前兩天,心裡特別的不踏實,他核查資料之後,又跑了好幾趟電纜廠,前兩次沒發現問題,就在他沒打招呼的第三次,再去電纜廠,發現大門口冷冷清清,看門的大爺昏昏欲睡,根本就沒發現他。
廠子裡沒了前兩次的火熱,李龍也不著急進去,只假意自己是個來買電纜的商人,找看門的大爺攀談,這才得知,廠子的生意早就一日不如一日了,之前上面有人來檢查,廠長就把工人都叫回來,充場面,其實連工資都要發不出來了,車間也好久不開工了。
李龍這才明白,這家電纜廠有問題,想要騙貸。
他不敢將自己的疑慮跟行長提出來,只好回去告訴了姐夫郝局長。
李龍所在的銀行行長,從前是科長,之前李龍就在他手下工作,知道他的為人,所以信不過。
但是他也不敢將這兩百萬真的劃到電纜廠的賬戶中,到時候逾期不還,經手人是他,受影響的也會是他。
雖然銀行有相應的規定,不是說一旦經手了壞賬就會開除,但是有一定的壞賬比例,而且只要經手了一筆大額的壞賬,這往後晉升的幾乎也就沒有了,他還想著靠自己的努力,外加姐夫的人脈,再歷練兩三年也當個行長呢。
蘇宥珩一個書記親自參與這件事情不好,所以他直接交給了秘書小林,順便跟紀委的餘書記閒聊的時候提了一句。
事情就這樣開始了,郝局長還派了手下假扮成買電纜的商人,去電纜廠取證。
李龍也讓銀行的同事去電纜廠周邊與農戶打聽情況。
最終判斷出電纜廠日常經營很差,維持現有的生產線都已經十分的困難了,根本就沒有實力再去建車間擴大生產線。
電纜廠廠長無疑就是在騙貸。
而且這一調查不要緊,還牽扯去兩年前的一次貸款,原來這個電纜廠原廠是個化肥廠,曾經就申請過五十萬的貸款,因為廠子倒閉沒有還上。
所以,電纜廠的廠長發家的錢就是騙貸來的,如今又想故技重施。
因為早就過了劃款的時間,李龍只用一個“拖”字訣,先穩住電纜廠廠長。
只要他不簽字,錢就劃不到電纜廠的賬戶上。
行長為此,還特意問過李龍,李龍只是找了個藉口先搪塞過去。
紀委介入後,事情的發展就不是李龍能控制得了的,銀行行長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已經在接受紀委的問話了。
而這背後,一下子牽扯出的人,可不止電纜廠廠長一個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