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50年代開始

第70章 通家之好

唐根生拿了信件回屋。

沒過一會兒,嫂子林靜就鳥悄的溜了進來。

唐根生還沒從裡間屋走出來,林靜就關上屋門,小跑著衝進裡間屋。

目標的終點,便是唐根生的胸懷。

胸懷對對碰,軟硬各不同。

唐根生自從跟嫂子林靜有了親密接觸。

拔步床的使用率有了顯著提高。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魏家嫂子做好的帳子基本就沒紮起來過。

四歲病懨懨的鍋蓋頭此時顯然不被林靜同志所惦念。

她惦記的,是京華大火腿。

先飽餐一頓,再論其他。

一不小心便是半個多時辰。

“我要去一趟郵局,關師傅今天會上門,如果他過來,你讓他等一等,我晌午前準回來。”

“待會兒我先把家明喊過來,他一大早就唸叨要吃你做的糖醋里脊呢。”

“都備好了,回來就給你們娘倆做。”

唐根生出門前,在門口給臉盆裡兌了溫水,端進裡間屋,擱在拔步床的長廊裡。

總感覺再這麼不節制的任由洶湧的愛意澆灌,老唐家就快開花結果了。

回頭問問她。

嫂子,你做好再當一回媽媽了嗎?

故事會的編輯部雖然不歸那五管,但都是同僚,總能說得上話。

京城和上海的距離,也就是一通電話的事情。

唐根生的稿費果然是按照千字8塊來的。

要知道,即便他文筆再好,也終究是地地道道的文壇新人。

依著分三層的稿費檔次,唐根生頭一篇就攀上了最上層的邊。

說實話,以這篇從電影劇本里脫胎而成的故事而言,有些名不副實了。

可世事荒繆者多矣,又豈止唐根生這一件。

相比之下,他這點稿費連小打小鬧都還算不上。

區區一百一十八塊一毛五分錢。

不值一提。

從郵局辦完了業務,唐根生騎車又去了一趟前門大街。

鍋蓋頭昨天身體不舒服,聽林靜說今天不發燒了,但又有點咳嗽。

京城冬天裡生病大致也都是這樣。

天寒地凍,下面早就斷了溼,屋裡還都點了爐子,不幹才怪。

感冒發燒過後,嗓子上火容易咳嗽。

當一件事情成為常態,便自然會衍生出相應的應對之法,有甚者,便進化出一種商業版圖。

秋梨膏,便是如此來的。

京城通三益的秋梨膏,專治風寒咳嗽,老年痰喘,療效極佳,自清朝嘉慶二十年通三益拿到宮廷秘方開始出品秋梨膏以來,不僅馳名全國,更行銷小日子和南洋各地。

秋梨膏根據選材和中藥輔料分為好幾種不同的種類。

有針對老年人的常規秋梨膏,也有針對身體虛弱之人的燕窩秋梨膏。

自然也有專門適合小孩子服用的。

洗淨的大個秋梨用礤床兒把梨擦成細絲,再用細紗布包上梨絲擠出梨汁。

梨汁倒入帶錫的銅鍋,邊熬邊不停地用檳榔勺在鍋內攪動。。

過程裡新增蜂蜜、白糖、鮮姜等輔料,再放入細布口袋裝好的茯苓、貝母等藥材,繼續熬製。

這種成品被叫做苓貝秋梨膏。

功效是潤肺祛痰,止咳祛喘,安神生津,健脾養胃。

唐根生騎車拐了個彎,就能做到讓娘倆都開心滿意,這買賣,很值得啦。

回家繞路到了東安市場。

南花園鋼刀王的旁邊,還殘存著一家老字號的‘粉坊’。

只不過工商業改造日趨完善,這種經典的手藝作坊也快要舉步維艱了。

唐根生對此很是唏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