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山莊大門,長風道長就把李昧拉到一旁,有些擔心地問:“李公子,趙使車隊遇襲真相乃青峰山密令調查之事,除了公子,幕後經過目前尚無人知,方才何以在席間當眾吐露?”
李昧看了道長一眼,反問:“道長以為,要查明此案真相,如何最為便捷?”
“自然是找到那白羽婦人,設法令其告知。”
“沒錯。我找藥王,也是想弄清白羽婦人身份。不過就算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一時之間也未必能找到她。”
“確是如此。難道公子有了別的法子?”
“白羽婦人是認識我的。此種情形下,我在明,她在暗。於我不利。”
說著,李昧已拉開車門,請道長上車。
登車後,李昧並未急著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將此事前後快速思索了一遍。
他曾擔心有人已得知他此行下山的真正目的。怕那白羽婦人半途截道趙使,擺下陷阱,是針對他而來。但在趙使車駕遇襲現場,透過與那隊都城來的軍人一番接觸,這種擔心已經解除。
那不過是一場為獲得口實而精心策劃的表演,是勾心鬥角的朝廷紛爭。
就像當年李授龍潛北原時令他徹底改變態度的寢殿刺案。
根據這個判斷,那白羽婦人應該非常害怕身份暴露,而且她必是料定李昧不識“鬼陣”,加上後方另佈置有安全保障,所以當時才果斷逃離現場。
解除擔心後,李昧本不想再牽涉此事。
不料山上一封密信,卻又教他對此事不得不管。
思量清楚之後,李昧決定告知長風道長自己的計劃。
“此案既為對方精心設計,周密計劃,必會格外重視其後續結果。為今之計,最好是讓此案真兇感覺她的計劃有暴露風險。”他說。
“李公子是說那白羽婦人?”
“沒錯。我去尋她,不如讓她來尋我。”
長風道長一聽恍然大悟,驚歎道:“原來李公子是想借今日席上之口,將你所掌握的線索以及欲調查此案的想法公諸於世,引對方來個了斷?”
但他隨即又有些擔心地說:“不過如此一來,公子恐怕就真的惹上了麻煩。”
李昧笑了笑,不以為意。
他這麼做,並非不知會惹上麻煩,甚至可能會影響自己此行要辦的正事。
但他別無選擇。
這是弄清趙使車隊遇襲真相最為便捷的法子。
現在就看哪邊動作快。
回到慈雲觀,李昧將馬車和車伕留下,委託給長風道長代為照顧,準備輕騎而行。
因為此去鷹愁峽,馬車無法通行。
而屆時他們便可從鷹愁峽直接翻越蓮兒山,渡江前往玄都山無明殿,省得來回繞路。
這時,青伶提議,說公子既然趕時間,那辦完事就不必再回來匯合啞巴車伕了。
“也不用麻煩道長。”她說,“我們只管騎馬走,啞巴可自行返回金山鎮。”
“可這馬車?”長風道長問。
“道長不用擔心,啞巴自會安排。”
臨行前,青伶只將車裡一應用物悉數裝進褡褳,載上馬匹,別的就說都不用管了。
李昧雖感詫異,但也聽憑這丫頭安排。
三個人,兩個騎馬,一個騎驢,即刻告別長風道長,便出發前往鷹愁峽。
待三人走遠,啞巴車伕也開始收拾乾糧,以及自己的隨身應用物品,收好後打了個包袱。然後他又圍著馬車,前前後後仔細檢查一圈。
長風道長剛想開口詢問,卻見這啞巴就照著車轅某處用力一拍。
“啪。”
響聲如鞭炮炸開,把長風道長嚇了一跳,忙抬手遮擋眼前。
待放下手來再看時,馬車竟不見了。
此時,卻見啞巴俯身去從地上撿起一個約莫酒樽大小的物件。
那物件木質構造,輪子為金屬輻條,小巧玲瓏,正是剛才那架馬車的形狀。
啞巴將模型小車塞進包袱,背在肩上,便對驚訝得合不攏嘴的長風道長稽首打了個拱,轉身便沿著初時來的那條大道踏步而去。
不多時,高大的背影便消失在道路盡頭。
話分兩頭。
卻說這邊李昧一行輕騎快馬,漸入嶺東山地。此間地勢溝壑,曲折起伏,有的地方甚至連條像樣的小路也沒有,全憑當地人指路,才能在蜿蜒山道中摸索前行。
如此到了第四日,三人方才臨近晉盛分界的峽谷一端。
此時,山路依舊崎嶇,但似乎變寬了些,樹木也稀疏了些。伴著小溪潺潺流淌,前方還隱約出現了一棟青磚飛簷的老舊建築。
不過,時近黃昏,遠遠的卻既沒看見炊煙升起,也聽不見有雞鳴犬吠。
那建築不像是民居,也不像有人的樣子。
不僅如此,隨著慢慢靠近,四周還瀰漫著一種不詳的氣氛。
馬踏橫步,鼻息沉沉。
李昧伸手在坐騎脖子上輕輕撫摸兩下,那馬才停止了重重的鼻息,繼續緩步前行。
青伶和丙兒緊跟其後,一邊觀察四周,一邊小心戒備。
丙兒坐騎較矮,看不見前面情況,但他發現公子是徑直朝著那片形似古廟的老建築去的。
漸漸的,那建築輪廓已經能夠看清。
果真是座廟宇。
前晉時期,戎州民眾多崇天師真人,為其築廟無數。後隨大盛立國,青峰山一枝獨秀,顧太師更是現世活神仙,隨處可見的天師廟遂改為道觀。倒是這深山裡還殘留得有。
不過顯然也荒蕪多時。
凡為天師神廟,大殿屋脊正中必有一位單腿而立的瓷胎彩塑,手持斬邪劍,腳懸五彩雲,金冠熠熠,衣帶飄飄,十分容易辨認。
然而此廟大殿正門兩側,七步梯上,抱鼓石旁,依次還跪坐著六尊真人大小的塑像。
左邊三尊,右邊三尊。
就像迎接香客的接地神。
更為詭異的是,六尊不知何種頭銜的跪像身子彎曲,垂首俯面,造型甚不體面。
丙兒自覺孤陋寡聞,竟還是頭一次見有這般設定的神廟。
但沒過片刻,他就改變了自己的判斷。
隨著逐漸靠近,就連騎著矮驢的丙兒也能看得清楚,大殿兩側六個哪是塑像。
是真人。
六個跪立之人個個肢體僵硬,腦袋低垂,顯然已死去多時。
李昧側身下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