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仙師

第15章 天意

晨光初現,天際漸白。

孤懸於東方的彗星漸漸隱去龐大星體。

它還會變得更大,變得更亮,甚至很可能在白天也可以看見。

老道士獨自佇立山頂,沐浴著席席涼風,徐徐放下手中滿是孔洞的占星板,嘴裡一聲嘆息。

這是他的最新發現。

要說以往其實他也是起這麼早。

登高望遠,青峰山再找不出第二處比得上這地方。那唯一比此處更高的山峰在他身後,此刻正隱身霧中,只露出鋒銳的,艦首一樣的尖角。

本來以他這把年紀,即便是為修行,也不宜起這麼早了。

而他因為不宜待在陰冷環境,也的確很久沒像今天這麼早跑到山頂來等著迎接日出。這已不是他這歲數該有的舉動。儘管躺在床上其實也睡不著。

但他十分需要得到啟示。

就像道師祖當年一樣。

師尊曾親口告訴他,道師祖當年就是站在自己腳下這方山石上感受到上天意旨,下定了救萬千黎民於水火的決心。只是那時這巖坪四周還沒有雕飾鳥獸的石頭欄杆,地上新鋪的石板也沒有因終年日久霧氣籠罩而生成的斑墨苔痕。

三百年。

道師祖他老人家早已成仙,如今應該就在頭頂某處俯瞰這大地,俯瞰著自己。

所以,仰望或有好處。

還有聆聽。

他需要聆聽。

但他耳朵裡卻隱約聽見號角錚鳴。

對他這年齡的人來說,上一次戰事時隔不遠,還能清晰地回憶起許多聲音和畫面。而那時師尊尚在,能以其洞見的目光勘透時局。師尊顧延就像一名沉穩老練的舵手,曾在波詭雲譎的亂世中操控青峰山這艘大船,不僅避免了觸礁擱淺,而且成功靠岸,餘澤至今。

想到這裡,老道士忍不住轉頭望向那艘大船。

即便雲開霧散之時,靈臺頂所在山峰也像是一艘大船。

只是不知這艘船如今將航向何方。

自師弟當年辭官歸來,青峰山這艘大船就似已迷失方向。儘管他魏嵯身為大師兄,當今青峰山之元老首座,面對殘酷現實卻無能為力。

他也給不了教首任何好的建議。

為此他深感慚愧。

如今異星已現,天意難測,他更是心下惶惶,夜不能眠。

也許是我老了,不中用了。三年前,當“無塵仙師”的大名首次傳入他耳朵裡時,他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不過,感慨之後,那次留下的卻是愉悅,是欣慰。

他與李昧名為師兄弟,實為師徒之分啊。

小師弟習的是塵修,就該在紅塵歷練中去貫通三境,提升修為,這沒什麼好說。

但魏嵯難免會替他擔心。

他本是那樣一個聰明乖巧,心地純良的少年吶。而說起來,塵修算是本門最為殘酷,也最為艱辛的修行之法,想要由此悟道,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過,這孩子當年甘願承受奚落和嘲笑,毅然放棄清修,選擇塵修,像魚兒遊入大海。到如今整整八年,早已令人刮目相看。

他還那麼年輕,可謂前途無量。

每每想到這孩子竟是由自己一手教出來的,魏嵯心裡就會莫名感慨。

莫非果如師尊當年所言,此子道玄乃天命所選?

師尊顧延當年超越教規指腹收徒之舉,在青峰山並非人人都能理解。如今來看,老人家似乎早有預見,竟讓這孩子由此得以避過那場可怕的災禍。而據師尊交代,他這麼做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動機,無非是秉承天意。

也就是說,對這孩子,上天或有安排。

天意亦不可違。

只是,這天意到底是什麼呢?

“長師公,掌教請您去靈臺頂,說有要事相商。”

身後,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傳來。

這該死的稱呼。

他魏嵯倒不在意如此稱呼易致輩分混亂,而是不喜歡那個“長”字。

不過青峰山東西南北四宮,徒子徒孫眾多,如何稱呼也是麻煩。

總不能直呼其名。

他知道,師弟要討論的是戰禍初露端倪,青峰山將何以自處的話題。

我該不該將彗星的事告訴他呢?雖然過不了幾天他自己也會知道。算了,還是暫時別提。魏嵯心裡清楚,這種時候,誰也不知道各有所需的人會拿它作何解釋。

“知道了。”他回頭對那位年輕弟子應了一聲。

他沒看清那張年輕的臉,所以也沒看出是誰。

自己半生傳道,光嫡傳弟子就不下二十,誰知道眼前這孩子是哪位弟子門下。

或是門下的門下。

也許是我活得太久了。魏嵯有些頹喪的想。

自從知道自己此生已難達如意之境後,他就不再期望得道成仙,羽化飛昇那一天了。

他已是耄耋之年,只想圖個清淨。不過,就連這點要求,如今也難以如願。

魏嵯離開山頂平臺,回到東陽宮西側自己居住的小院。

這所小院屬於他一個人,平日裡也只住了他一個人。院裡沒有道童,也沒有僕從,只有一頭青牛與他作伴。

青牛是他的坐騎。

應他的要求,負責照顧日常起居的兩名童子住在隔壁院裡,除了送飯打掃,一般不過來。

收拾完畢,又換了身衣服,魏嵯感覺腹中鼓鼓,沒有用早餐的必要,便來到牛欄,給他的夥伴投餵了一捆乾草,又餵它喝夠水。

之後,他才解開韁繩,牽出青牛。

青牛十分溫順,一出欄便四蹄跪地伏倒,以便魏嵯能騎上去。

這青牛是李昧十五歲那年首次單獨下山歸來後贈與他的禮物,產自南蠻苗地,能行山路,據說是這世上除了大象之外最穩健的坐騎。

“這傢伙跋山涉水都沒問題,只是走得慢。”李昧當時專門跟他介紹說。

“走得慢有什麼關係。我這把歲數,爭取時間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自從患上哮喘之症,上山下坡原本行走如飛的他,如今已漸感體力不支,行動遲緩。

所以他欣然接受了禮物。

從此,這大青牛便成了他的坐騎,他的夥伴。

他騎著青牛出門,穿過弟子成群,熙熙攘攘的東陽宮,沿著盤山小道慢慢下山,跨過深谷再慢慢上山。靈臺頂於東陽宮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到了那裡已近午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