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地上刻下的字是:“再堅持一下,馬上就到目的地了。”
我起初真的是打算不再跟著老人繼續走下去了,但是當我看到老人所寫下的字以後,我的心裡又開始猶豫了。
我轉回頭看向自己的身後,我真的不像繼續再走下去了,但是現在看來我卻已經沒有退路了。
再一次轉回身,看向老人,此時他臉上又浮現出了另外一種表情,那是一種看似稀鬆平常的微笑,不過因為我看到了之前這個老人那種一閃而過的陰邪眼神,此時此刻這種平常的笑容,在我的腦海當中看來也不再是那麼平常了。
我決定先好好考慮一下,因此採用了一個緩兵之計,對老人說道:“老人家,我有點累了,咱們先休息一下您看行嗎?”
說完這句話,我也不管老人同不同意,直接就彎下身子坐在了地上的臺階上。
老人並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看到我坐到地上了之後,便卸下了自己身上裝著弓箭的箭袋,放在了身旁,然後同樣坐了下來。
但是他的坐姿很奇怪,如果我們一般人在相對的平地上坐下來,要麼就是腿在身前蜷起來,或者說盤腿坐下來,肯定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坐法,怎麼舒服怎麼來。
但是此時老人的雖然是盤腿坐在地上,但是他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腿上,上身挺的倍兒直,雙手各自搭在對應腿的膝關節上,手心、腳心全部朝上。
我相信一般的正常人是不會選擇這麼坐在地上,因為不論是從看起來,還是自己實際演練,一般人都不會覺得這種姿勢會讓人覺得舒服。
可是我卻明白,一般人通常是不會這樣坐著的,這麼坐著的只有一種人——出家人。
這種坐姿在中國的本土的佛教和道教當中都有,也不用說誰模仿誰,誰抄襲誰。
在佛教沒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也還沒有道教的時候,民間只是流傳著一些方術士和隱者的傳說,我想那時候咱們中國的修行之人一定有著自己的一些打坐方法。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兩種文化結合在一起,這種坐姿才逐步統一,所以現在根本分不清哪些打坐方式才是本土老祖宗傳下來的。
而這種坐姿在佛教當中被稱之為金剛跏趺坐,在道教當中被稱之為五心朝天。
何為五心?
手心、腳心、頭頂心。
但是現在這種坐姿舒不舒服,從何而來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我現在更關心的是,這個老人為什麼會選擇這種坐法?
難不成他信佛?
再仔細琢磨琢磨,他或許也是通道的。
佛教和道教雖然說是兩種不同的宗教,但是從本意上,這兩個教派的性質完全可以用殊途同歸來形容。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問道:“老人家,您是出家人嗎?”
老人微笑著點了點頭,我繼續追問道:“老人家,您究竟是佛教中人?還是道教中人呢?”
這一次老人搖了搖頭,沒有回答。
這種不回答的方式反而讓我更加疑惑了,從他的穿著打扮上來看,他既不像是佛教的僧人,又不像是道家的道士。
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但是轉念一想,或許是我理解錯了也說不準呢?
畢竟我只是在影視劇或者現實當中見過出家人這樣的坐姿,可是沒有辦法證明這就是出家人的專利啊?
有很多虔誠的宗教信徒,他們也會採用這樣的坐姿也說不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