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有喜,風光再嫁

第205章 太子

“回稟國丈大人,此辦法古書亦有記載。”有個太醫立時說道。

國丈臉色甚是難看。

大殿前頭的氛圍一時間緊張凝滯。

“稟吳王,人已嚥氣了。”杖責之人說道。

殿前的文臣不由人人自危。

李泰面無表情的點點頭,“帶下去。”

那文臣被拖走,可地上杖上的血跡卻赫然在目。

“不如請皇后娘娘前來?”李泰挑了挑眉。

國丈自然不肯。

不防備他自己陣營裡頭,忽然站出一人,“回稟越王殿下,臣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前些日子,皇后娘娘出宮,曾見皇后孃家表兄不止一次,親近皇后娘娘休憩之所……”

此話一出,一片譁然。

聖上停靈大殿,頓時有些不成體統。

國丈的臉已經啟程了豬肝色,“這是汙衊!汙衊!胡說八道!”

李泰輕咳一聲,“將國丈拿下!”

國丈以為他入宮之時,帶了好些黨羽,李泰就是有心,也不敢在靈堂上動他。

沒曾想,他還真敢!

他先是打了他的黨閥,殺雞儆猴,讓他黨閥人心浮動。

又突然釜底抽薪,給皇后扣上這麼一個骯髒的名頭。

藉機動手!

“奸詐,狡猾!小人!”國丈大罵。

他帶了高手在身邊,就是為了防備萬一。

此時見李泰已經動手,他也顧不得裝腔作勢,立即叫高手護送他,試圖逃出宮闈。

李泰輕嗤,“成王敗寇,你本就是不擇手段,又怎可用奸詐狡猾來指責旁人?”

國丈身邊高手功夫不俗,奈何李泰當真是準備趁著今日,將他一舉拿下。

便是他黨羽在此,他亦不怕。

“有國丈黨閥,都可一併站出來。”李泰笑道,妖冶的臉上,盡是冷寒之意。

打鬥之中,袁江濤一柄利劍,沒入國丈胸前。

袁江濤被國丈請來的高手一掌打傷。

但他臨倒地,又翻身猛踢劍柄。

那利劍直接從國丈後心破出。

聖上靈前,一場殺伐。

血洗靈堂。

李泰面不改色,“父皇,讓這些人都追隨您而去吧,免得您一路孤單,無人陪伴。”

李泰說完,跪在棺木前,裝腔作勢的哭了幾嗓子。

停靈七日,先皇大葬。

李泰雖然沒有稱帝,但吳王交了兵符,紀王早年間就被罷黜王爵貶為平民。

皇后遺腹子又被稱是與旁人苟合。

國丈一死,皇后就上吊自殺了。

李泰指揮著宮中一切事務,運籌帷幄,已經和登基沒什麼區別。

不過是差了一道程式而已。

聖上大葬之後,請越王登基的聲音就越發響亮了。

大臣三請,越王再三拒絕,這不過是走個過場,騙騙人好看罷了。

叫現如今的百姓們看看,越王殿下是如何的謙恭。

日後史書上再一記載,名垂青史啊!

這都是既定好的套路。

蕭玉琢只盼著李泰能把重午好好給她送回來!

原以為景延年交了兵符,李泰就該放人了。

可李泰一直著手收拾國丈的人馬,重午的事兒,提都沒提。

有人口誅筆伐說李泰為人剛愎自用的時候,蕭家的幾位老爺立即站出來聲援越王。

蕭家雖然一直觀望吳王,站越王隊站的有些晚。

但越王卻十分寵信蕭家,他還未登基,便先讓吏部擬定封蕭家大老爺侯爵。

李泰“推辭不下”,只能“臨危受命”登基為國君之時。

各方各派的文臣幕僚都坐不住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

如今換了皇帝了,朝中也該重新洗牌了。

李泰後宮空虛,尚未有子嗣,這是大好的機會。

眾臣說什麼“無後為大”,皇帝家中無私事,皇子乃是天下大事,云云。

李泰不急不忙,直接丟出,“先帝駕崩,國喪三年”之令。

國喪那是大喪,莫說娶妻納妾了,就是閒來無聊,讓家裡的舞姬跳個舞,樂師奏個樂都是大不敬。

出門在外,甚至不能朗聲大笑。唯有垂頭喪氣,以示哀悼,才是對先帝對天家的恭敬。

皇帝有政令,大臣也有對策。

國喪娶妻納妾不行,那就先把妙齡女子都送進宮吧!

臨不臨幸都沒關係,先叫她們都伺候著皇帝,畢竟越王這年紀,早該妻妾成群,孩子繞膝了!

如今先培養培養感情,國喪一過,立即就能耕耘添丁。

王公貴胄都想方設法,想要往宮裡頭塞人。

李泰卻在這時候,猛然丟出一個重磅炸彈。

“眾位大臣,如此操心朕的家事,不就是怕東宮空虛,大夏再上演一場紛亂麼?”李泰在朝上笑問。

眾臣連聲稱是,並求聖上體諒他們一番苦心,為的都是大夏的朝政安穩。

李泰笑著點了點頭,“眾位愛卿,其心可嘉!不過朕早有兒子了!”

大臣們一驚。

李泰對一側的太監微微點頭。

太監立時揚聲唱到:“請大皇子上殿——”

眾臣驚疑不定。

沒聽說聖上還是越王的時候生的有兒子呀?

莫說嫡子了,就是庶出的孩子,也沒聽說過!

但見那一身華服,半大年紀,眉目俊朗的少年人昂首挺胸進得殿中的時候,眾臣下巴都要驚掉了!

李泰什麼時候多了個這麼大個兒子?

有那眼尖的卻是認出來,“這……這不是吳王世子麼……”

原本肅穆的朝堂大殿之上,一時間一片譁然。

眾臣議論之聲,便是太監高唱了兩三次肅靜,亦不能讓其安靜下來。

李泰這一手玩兒的,全然出乎眾人意料。

待重午緩緩走上大殿,在次於聖上左手邊位子坐下來的時候,大殿上還有不少大臣在交頭接耳。

李泰目光溫厚仁愛的看了看重午。

重午躬身頷首。

李泰的目光又轉向眾臣。

“李毅早在滿月之時,就被朕賜名為李謙益。朕已經著禮部選良辰吉日,將李謙益列入朕的家譜,自此,他就是朕的嫡親皇子。倘若哪位大臣對此尚有異議,可趁如今,稟奏於朕。”李泰緩聲說道。

他在先皇帝靈堂前,直接杖斃一位大臣的血淋淋教訓尚在。

誰敢在這時候招惹他?

萬一不小心又成為他要“殺雞儆猴”的那隻“雞”,可該怎麼辦?

再說了,他想挑誰當兒子,就挑誰,只要讓大臣們心裡頭有個方向,知道自己該巴結誰就成。

如今李泰年輕力壯,便是立了太子,也有的是年頭要熬呢。

有這麼個現成的皇子,大臣們也沒有旁的話說。

至於有心思往李泰身邊塞女人的大臣們,也並未就此歇了心思。

反正來日方長,他們就不信,李泰還能是吃素的不成?

朝會過後,便有訊息流露出來。

說是待重午在皇家族譜上,過繼到聖上名下之後,就會被立為太子。

前朝皇帝無子,從旁的兄弟中過繼子嗣的,也不是沒有先例。

只是像李泰這般,自己還年紀輕輕,就過繼兄弟家兒子的,倒是鮮有。

景延年雖未參加朝會,但這和他息息相關的事情,他還是立時就聽聞了。

他當即就嚇了一跳,來不及和蕭玉琢商量,便直接請命入宮。

景延年入宮,不是求見聖上的。

他直接尋到了重午,“我兒,當初聖上留你在宮中,你說他答應了你條件……就是此事麼?”

景延年眉頭緊蹙,語氣頗有些嚴厲。

重午還是多少有些害怕他這爹爹的。

爹爹叫他練功習武的時候,可是一點情面都不留,說打就打。

他看爹爹如此肅穆的表情,不由向後退了幾步,“是,乾爹說,如果我打贏他,他就立我為太子,以後把皇位傳給我……”

“你……”景延年心氣浮動,怒意浮現,“你怎會有此野心?”

重午皺了皺眉頭,“男子漢大丈夫,想要建功立業,想要一統天下,有什麼錯?”

景延年怔了怔。

“爹爹想要做大將軍,我卻想要做能夠指揮大將軍,統領大將軍的人,有什麼錯?”重午義正言辭,只是在他爹面前,他並不敢太大聲。

景延年微微皺眉,這話,似乎沒錯,只是和他想的不一樣……

“我勝了乾爹,所以乾爹在眾臣面前承認了我皇子的身份!乾爹說了,日後事事都帶我在身邊,不管是和大臣商議國事,還是批閱奏摺,處理政務。乾爹真心實意叫眾人以我為尊,讓我也好跟著多學些東西,爹爹以為不好麼?”重午仰著上有些稚嫩的臉,看著景延年。

景延年眉頭緊蹙,“並非不好……只是……”

他話音頓住,心裡有幾分發悶難受。

他對這孩子關注甚少,重午出生是在李泰身邊,他幼時,又是養在李泰宛城府中。

他三歲被帶回長安以後,他忙著平定叛亂,便是接了他住在吳王府的時候,父子真正相處,真正坐下來談談心的時候也少得很。

自己竟對自己的兒子,不瞭解至此!

“只是你若過繼為他的兒子,日後便不能再叫我一聲爹爹……你開口管別人叫爹爹,卻叫我叔伯之時,我這心中……”景延年想到那情形,不由臉面黑沉,長嘆一聲。

重午笑了笑,“爹爹怎麼如娘子一般,多愁善感起來?”

景延年吹鬍子瞪眼,“你這不孝子!你說什麼?”

敢說自己老子像女人?!

景延年伸手就要拽住他揍上一頓。

重午端著架子,抬手放在唇邊輕咳一聲,“爹爹息怒!”

景延年微微皺眉,心頭酸澀。

這聲“爹爹”他還能聽多久呢?

“兒不是一時衝動,這段時間,兒住在宮中,一直在想著這件事。兒雖年幼,但兒當真有一腔抱負,若非登臨那高位,兒的抱負將成為空談!”重午聲音還帶著稚氣,但他一本正經的樣子,還真有幾分談論大事的沉穩。

景延年長嘆一聲。

他心頭的虧欠之感,不由越發濃重。

“是我錯失了你成長的過程,人說‘知子莫若父’,我卻不知你還有這般理想抱負,我這爹做的失職,日後還有什麼資格規勸你?”景延年本是勸兒子而來。

卻把自己勸離了宮。

他沒去見李泰,但重午所住宮中,兩人的見面對話,幾乎一字不落的都傳進了李泰的耳朵裡。

蕭玉琢正在蕭家拜訪長公主,給長公主送來好多補身體的珍貴藥材時,聽聞了重午成為皇子的訊息。

所以,她和蕭家是同時得知這信兒的。

當時尚在朝堂上的蕭家大老爺尚未回來。

但蕭家卻已經炸開了鍋。

“好好好,玉玉當真有辦法!吳王雖不奪權,吳王卻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老夫人笑著抿著茶湯說道。

蕭家二夫人垂頭,小聲嘀咕,“當初重午不是在宮中,甚至不是在長安出生的。有沒有可能,他根本就是當今聖上的兒子?”

“你給我閉嘴!”老夫人掀著茶碗就想砸到二夫人頭上。

若是她年輕那會兒,這茶碗已經在二夫人臉上了。

人年紀大了,動作就越發遲緩,有時候頓一頓,那心頭火也就滅了不少。

老夫人沉下臉來,“這話是可以隨意亂說的嗎?莫說叫吳王聽見了定要發怒,便是叫玉玉聽見了,也饒不了你!”

二夫人陪著笑臉,連連應是,“可是母親……您以往不是不喜歡郡主麼?怎的如今倒是……”

老夫人輕哼一聲,“你大約還沒有去她的玉府看過吧?可別小瞧了她,她從來都不是在蕭家的庇護之下!如今她的兒子成了皇子,更有可能被立為太子,日後蕭家還要仰仗她的庇護呢!”

二夫人連忙垂頭,連老夫人罵了她幾聲糊塗蛋,她都沒有反駁。

蕭家對此事,乃是樂見其成的。

不管重午究竟是誰的兒子,蕭家都是現成的外祖家,這親緣是斷不了的。

蕭玉琢卻是不看好這件事兒。

“阿孃,重午幼時常常跟在您身邊,你可知道,他是何時,會有了這樣的想法?貪慕虛榮,眷戀權勢?我……”蕭玉琢頗有些痛心疾首。

長公主聽聞人說自己的外孫不好,臉頓時拉了下來,便是說這話的人是她的親女兒,那也不行。

“什麼然慕虛榮,眷戀權勢?你的話怎麼說的這麼難聽?不要用你的想法,你的眼界去評判旁人!我孫兒重午打小就有自己的主意!他年紀不大,心思卻老練成熟,人人都不想做皇帝,天下誰來治理?人人都要討清閒,誰來操心社稷大事?”長公主冷哼。

蕭玉琢皺緊了眉頭,“這性子可不隨我和修遠……”

“必是要隨了你和吳王才是好的嗎?你且想想,他長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天天籌謀的是什麼事?身為女子,卻整日的操心外頭的事,沒有一天是安於內宅的,如今他都這麼大了,你和吳王卻還沒有能處在一處!你還問他隨了誰?”長公主甚為不悅。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