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同學說,現在深圳那邊都有人炒電子錶了,可咱這兒連個體戶執照都難辦。”
王小兵敲了敲菸灰缸,“鐵飯碗?”他彈了彈菸灰,“你瞅見廠裡那堆生鏽的鋼錠沒?再不走,過兩年廠裡生鏽的機器都得拿出去換錢了。”
此時桌子上的收音機突然爆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王小兵摸出空間裡面的存摺,1978年至今攢的一萬兩千塊錢軋鋼廠工資,還有一張這個四合院的房契。
至於空間裡面簽到的幾十萬和大黃魚小黃魚他沒拿出來。
“給你弟捎句話,讓他安安心心學習,家裡錢足夠你們結婚了,你可別小看你爸我。”
“你妹妹佳佳不是愛搗鼓縫紉機嗎?咱先在大柵欄那邊賣成衣,那邊我買了幾個店鋪等老四初中畢業,就讓他跟著倒騰生意——你別學學校裡那些死心眼,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你們都進體質內,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你三妹和四弟不是讀書的料。”
“好的,爸您放心好了,我跟老二肯定會努力學習好建設祖國!”
夜裡十點,田敏芝在廚房熬著薏米粥,鋁鍋咕嘟聲裡混著王炎的聲音:“媽我爸說香港人都用大哥大了,等咱攢夠錢……”
84年元旦,王煜在深圳寄來的信裡夾著張照片:西裝革履的年輕人站在國貿大廈前,背後的電子屏跳著“時間就是金錢”。
王小兵把照片貼在五斗櫃上,旁邊是四個孩子的一寸照——從左到右,大學生、技術員、裁縫鋪老闆娘、布料批發商。
田敏芝端著餃子上桌,玻璃櫃裡的四合院模型反光,映得滿屋子都是暖黃的光。
窗外,第一批商品房的廣告刷上了衚衕牆,紅底白字寫著“錯過再無”。
王小兵咬著餃子,聽見老四在裡屋打電話:“劉叔啊,您那套前門大街的鋪面我要了,現金還是黃魚?”
他忽然笑出聲,驚飛了窗臺上啄米的麻雀——一晃就是快三十年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雖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麼貢獻,但是改變了95號大院裡面所有人的命運。
這一世的傻柱沒有婁曉鵝,如今的他還在給賈家當老黃牛,閆家已經不復存在了,易中海也提前下線了,劉海中跟原著一樣三個子女沒一個願意給他養老的。
也沒有原著後來傻柱給他養老,最後劉海中在鄰居們的嘲笑目光中含恨下線。
王小兵暗歎一口氣,如今他總算在這四九城後世政治中心,給孩子們刨出了真正的窩。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不知不覺間,《四合院:開局從辦事員開始》就要在這個章節畫下句點了。
寫下這段文字時,心裡滿是感慨與不捨——從最初在鍵盤上敲下第一個字,到今天與大家正式告別,這一路承蒙各位的陪伴、鼓勵甚至批評,點點滴滴都讓我無比珍視。
首先要深深感謝每一位追更的朋友。記得剛開始寫的時候,評論區裡偶爾蹦出的一句“可以”“寫得真過癮”,都能讓我對著螢幕傻笑半天。
後來隨著劇情推進,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人物走向、猜測劇情發展,甚至為某個角色的選擇“吵”得熱火朝天,這些互動都成了我深夜碼字時的動力源泉,也有差評的我都一一接受了。
是你們的每一次點選、每一條留言、每一個收藏,讓這個發生在95號大院的故事有了被看見的意義。
當然,也要和大家說聲抱歉。因為現實中的種種原因,這本書不得不提前收尾,或許還有些伏筆沒來得及展開,有些角色的結局不夠圓滿,但你們的支援早已讓這個故事超越了我最初的想象。
尤其是看到有讀者說“從王小兵折騰大院看到了人性的複雜”“閆解成娶了賈張氏”,這些反饋讓我知道,自己在鍵盤前的每一份努力,都真實地觸達了螢幕另一端的你們。
結束亦是開始。雖然《四合院》的故事暫告一段落,但創作的腳步不會停下。
我希望能用更成熟的筆觸,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最後,想對一直支援我的讀者說:謝謝你們陪我走完這段旅程。寫作這條路有時孤獨,但因為有你們,每一個字都有了溫度。下一本書已經在構思了,期待以全新的故事與你們重逢,也希望那時的我們,依然能在文字裡找到共鳴與感動。
江湖路遠,我們下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