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修是個很有能力的帝王,在他的引領下,一條條惠民之策實施下去,有條不紊,終於將這個已經顯出頹勢的國家重新拉回了正途。
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相信要不了幾年,南國的國力將會更上一個臺階,到了那時,國富民強,又還有何人敢欺?
而楚寧也不負眾望,在讀書一道上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而且除此之外,楚修處理國事之時,也常把他帶在身邊。
這原本是不符合規矩的,但楚修就這麼一個兒子,太子之位遲早都是楚寧的,這麼一想,讓他提前接觸學習,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畢竟這個時候的朝堂,早就已經不復以往,楚修更看重官員的能力,而不喜歡官員把心思花在勾心鬥角之上,所以大家也都漸漸老實了,不再死盯著楚修的後宮不放。
把楚寧當成了未來國儲看待的情況下,對他身上的各種“特例”自然也都接受良好。
事實證明,楚寧是天生的帝王之才。
小小年紀,已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的聰慧和能力,相信假以時日,定能成長為一代優秀的國君。
楚修看重兒子,但也十分注意對楚寧的教導,從不會過於死板的灌輸某種理念,而是引導著他多思多想,把他的眼界放到整個南國,讓他自己體會一個為君者必備的條件和素養。
在楚修和一眾大臣的培養下,楚寧迅速成長起來,而楚修也終於再無顧慮,下旨將楚寧冊為了皇太子。
再之後,宋念知也被順理成章的冊封為皇后,自此成了楚脩名正言順的妻子。
兩人攜手走過了很多年,看著南國愈漸強盛,看著他們的兒子登基為帝,然後一起遊歷大好山河。
終其一生,楚修和宋念知再也不曾分開過,一如他們曾經對彼此許下的承諾。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