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尋寶生涯

第73章 古琴

因時間關係,只好帶她到昆明的陸軍講武堂舊址,看看這座歷經百年的軍事學校。

雲南陸軍講武堂創辦於1907年,與天津講武堂、奉天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

在陸軍講武堂我禁不住念道:“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蘇琴接道:“群英篷筆橫戈去,策馬戰歌凱旋歸。”

“你還有這般心境?看來我得刮目相看了!”蘇琴挽著我的手臂笑著說:“就只有你才會有這樣的境界?”

“你認為呢?”我拉著蘇琴離開了這座培養諸多名將的軍官學校。

聶先生的潛水裝置已經按時運到,我們決定晚上開始動身。

水平如鏡的湖面,沒什麼特別之處,為了不引起森林公安的注意,我們化裝成遊客在湖邊垂釣,又安排兩個夥計在附近放哨,幾十根魚杆排成一排。

獨眼等人已經穿好潛水衣。老五笑著問:“老弟,你看我們這叫什麼?”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一邊穿潛水衣,一邊忙著跟老五搭話。

蘇琴說“這不應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應該是釣翁之意不在魚。”

在一片談笑中,我們已經遠離湖邊。

這聶先生真是捨得,給我們搞到海軍特種兵專用乾式潛水衣,還有一臺水下攝影機。

每套潛水裝置都配有一把卡卓刀,這卡卓刀可跟龍泉寶劍一樣的有名。

獨眼的水性相當好,不過多時,已經將我們遠遠拋在後面,水下壓強使人感到腹部有些不適。

透過潛水面罩看去,水下十米的黑洞看上去幽黑。心下傳來一陣恐懼感。

獨眼剛落地,從黑洞中游出一條金黃鯉魚。魚尾擺過,湖底的泥沙一片渾濁。老五打出一個ok手勢,拔出身上的卡卓刀潛了下去。

照明裝置在湖底發出的光線很弱,只能目視到附近兩三米遠的東西。

洞底除了泥沙之外,卻顯得非常平整。

人一移動,水下的泥沙便隨水流呈現一片渾濁。

這也影響到我們的視野。獨眼俯身在地上一陣亂刨,泥沙更是越來越多。

被獨眼三兄弟刨出的地面逐漸顯現出來,牙子推了推我,左手指著地上的石刻。畫了一個大問號,意思是:這是什麼東西?

老五抽出卡卓刀在地上寫著“海獅龍紋獸”。

我感覺非常的奇怪,這“海獅龍紋獸”曾一度廣泛的刻在唐代的銅鏡上面,怎麼會出現在湖底?

仔細看下去,才發現這海獅龍紋獸竟是由無數只龜殼拼接而成。又經細細打磨之後,這才粘在一起。在這眾多的龜殼中,有些龜殼向上凸起,附身看過去,凸起的龜殼形成一道非常明顯的紋路。

四處探看幾遍,未曾發現古琴。老五打出手勢,讓眾人分散開來。每人負責用卡卓刀撬開五片龜殼。

龜殼慢慢被撬開,下面是一塊長約五尺,寬三尺的方型青銅器升上來。器壁四周刻滿書法,筆法剛勁婀娜,顧盼生姿,筆筆凌空,極盡抑揚頓感控縱之妙。

一看內容竟是《痍鶴銘》,即是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摩崖石刻。

《痍鶴銘》是書法的鼻祖,在鎮江碑林中依稀可以看到昔日書法的精美。後遭雷電所擊,沉入江中。

凡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幾乎都在這裡留下過墨寶。也將《痍鶴銘》拓去。

古人將文章寫好之後,刻在石碑上以便流傳於世。這青銅器似鼎非鼎,似爐非爐。

從上到下,依左至右,每隔三寸就有一個雞蛋大的小孔。很像是一個方型的過濾器。要說是箱子卻又是個整體。

幾人合力試著搬動這具青銅器,沒有奏效,看來下面應該是固定住了。

豹子阿三使勁兒敲了幾下,最上方的一排小孔中一陣黑水噴了出來。鬼手不停地向我們揮手,讓我們離開。逐漸四周黑成一團,我們只能暫時離開黑洞,返回水面。

“這東西形狀怪異,我從未見過這樣的青銅器。這《痍鶴銘》倒不失為書法中的極品。”老五吸了幾口新鮮空氣,一邊伸手給大家發煙,這水面上抽菸倒是令有一番風味。

老五可算是見多識廣,他都沒有見過這樣的青銅器。我們肯定就更沒人知道了。

“二少爺,會不會玉器的指示有錯?”獨眼問。

“應該不會,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打……!”我話還沒說完,從水中浮出一條一尺來長的鯉魚。

獨眼摟起大魚說:“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