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心師

第74章 精神病人的世界

根據林振東的交待,我的思緒彷彿被拉回了百年前的晚清民初時期。

一個打著著名道教聖地茅山名號的教派,密宗羽化教也誕生在了這個時期,它的創始人叫王奎山。

王奎山早年不過是一個戰亂孤兒,他親眼看著父母死在軍閥的亂戰中,本來他快要餓死在街頭了,後因一位宅心仁厚的茅山道長搭救,這才進入茅山成了一名道士。

成年後的王奎山由於父母慘死的陰影一直抹不去,讓他萌發了羽化的念頭,想借此來逃脫精神上的折磨,為此他不惜走捷徑,後來因偷看禁書違反門規被逐出了師門,其實就是一個正統道教的叛徒。

王奎山心有不甘,決心自己創立教派,並打上了茅山密宗的旗號,可惜教派一直髮展不起來,他四處遊歷尋找發展良方,最終尋找到了一條捷徑。

王奎山發現當時的女學生思想很單純,極易被哄騙,於是利用一些手段哄騙女學生入教,然後對她們進行折磨,讓她們成為教中的所謂聖女,打著雙修的名義招攬男教徒,其實就是色誘。

這麼一來教派就呈現出了膨脹式的發展,不過大多數男教徒就是為了佔便宜,根本無心入教,王奎山根本不在意,因為他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想讓這些男教徒入會,而是為了利用他們播下的種子!

那些被控制的女學生不斷誕下嬰兒,而這些嬰兒從出生開始就被王奎山裝在桶裡當牲口一樣圈養,從會說話到有意識起就接受洗腦,男嬰長大變成無比虔誠的教徒,女嬰長大則繼續充當聖女,這麼一來這個教派便無需外來教眾,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能無限的發展壯大,並且思想極其統一,很少生出異教徒。

王奎山窮盡了一生,直到老年時期才看到了密宗羽化教欣欣向榮的場景。

王奎山深受兒時戰爭陰影的折磨,患有嚴重精神病,常年頭疼,他的精神狀態非常差,這也是為什麼那副畫像裡的他會這麼消瘦的原因,他常年受到父母慘死以及在戰爭中看到的血腥殺人場面影響,導致他只有殺人才能發洩心中的痛苦,他將殺人巧妙的融入了所謂的獻祭裡,催生出了瘋狂的儀式,每次舉行完獻祭儀式,王奎山的心理就能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感覺就像羽化昇仙了一般讓他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王奎山的這個教派不斂財,幾乎不接觸外界,唯一的信仰就是殺人獻祭、羽化昇仙!

是人都逃不過生死,王奎山這個殺人惡魔也有壽終正寢的一天,在他面臨死亡前他仍無法擺脫陰影,念念不忘“羽化”,並且讓教眾給他修建了一座形式特殊的井墓作為羽化處。

井墓裡的壁畫真正的作者其實是王奎山,他將自己一生獻祭過的人全都扭曲的記錄在了裡面,並且讓由他選定的下一任教主,對自己實施了開腸破肚的獻祭......。

根據交待,壁畫之所以新鮮是經過了林振東的臨摹描繪。

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這個邪教的創始人居然是一個PTSD中的戰後創傷後遺症患者,可惜當時沒有這種說法,也沒有人關注到他的心理問題,從而催生了一個以精神病人思想為中心教義的神經病殺人邪教!

隨著王奎山的“羽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新任教主並沒有精神病,那些從小被圈養的教徒接觸到了新興的世界和先進思想,教派不在那麼穩固,在一代代的傳承過程中教徒人數越來越少,在加上正統道教人士得知情況後,對密宗羽化教進行了清掃,最後這個教派就消亡了。

從林振東的敘述中我已經能推斷出什麼了,創始人王奎山的父母死的那天,肯定是一個火星合月的血月日,所以他將血月日視作一個瘋狂殺戮的日子,是教派的獻祭殺人狂歡誕!

根據林振東的交待,他是最後一批被圈養在木桶裡的教眾之一,後來教會雖然解散了,但他因為在社會上的不適應,以及受人欺負,最終選擇了走回頭路。

林小茹其實是一名被拐賣的女嬰,是林振東為了重現王奎山的盛世和重振密宗羽化教,從人販子手裡買來的,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