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行奇談

第23章  參幫威脅

林風長嘆:“敵人出現的確是好事,但是——”

金若蘭並沒有容他說完,立刻打斷:“我會跟羅漢叔馬上趕去,你不要擔心。另外,你也聽申九姑說過了,她的目標不是林家,還是於家。所以現在還不是大開殺戒的時候,無需過分擔心。我們馬上出發,半小時後到,隨時保持電話聯絡。”

對方如此冷靜,也給了林風巨大的信心。

他也做過同樣分析,雪嶺來客要的是參娃,不是別人的性命。當下是法制社會,如果一味地在城市裡殺人越貨,只會驚動警方,給他們帶來大麻煩。

結束通話電話以後,林風仰面深呼吸三次,將自己的情緒穩定住,才慢慢向回走。

他了解自己的父親,林懷遠是個視死如歸的人,面對江湖危險,絕對不會屈從,永遠都會據理力爭,以德服人。正是由於父親的言傳身教,林風才會成長為一個公平正直、信義為先的人。

於向南從另一條走廊裡出來,攔住林風。

“我剛剛聽你打電話,家裡出事了?”他問。

“沒錯,我父親打來電話,申九姑在那裡。”林風回答。

“怎麼可能?難道敵人聲東擊西?”於向南深深皺眉。

“沒錯,敵人正是聲東擊西,而且圈套不止一個。”林風說。

於向南會意,輕輕點頭:“申九姑先去林家,等這邊發兵援救,她就殺個回馬槍,直奔冷庫這邊來,將申鹿救走。”

智者所見略同,林風正是這個意思。

古人傳下三十六計,後人不可以因循守舊,刻舟求劍,因為所有計策都是迴圈往復使用,計中計,計外計,層層疊疊,無窮無盡。

受父親教誨,林風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玄學典籍都有很深的研究,對於“三十六計”更是熟讀百遍,瞭然於胸。

“於伯伯,金鳳門的朋友已經趕往我家,要我等電話。”林風說。

“那就好,你進去吧,陪著寶鵑,不要讓她情緒波動。我們在外面巡查,嚴陣以待。”於向南說。

林風走回去,郭寶鵑斜靠在沙發上,已經閉目睡去。

“如果於樹在這裡就好了。”林風嘆氣。

他當然不會埋怨於樹臨陣脫逃,因為讓於樹離開正是大計劃的一部分。

冷藏室內,申鹿閉目打坐,一動不動,頭頂、肩上全都披上了一層晶瑩的霜花。

“好事壞事,禍福相依,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林風記起了父親常說的話。

在他的記憶中,林懷遠從未真正地開懷大笑過,任何時候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即便有了喜事,也只是展顏一笑,絕不超過三秒鐘,隨即就恢復了眉頭微皺、面沉似水的模樣。

“中醫,不可大喜大悲,否則,連自己的心不靜,如何為病人把脈?怎麼醫治病人?入了這一行,就要遵守這一行的規矩。還有,中醫一定要有‘大德、仁德、明德’之志,常懷‘憫人、憫己、憫天’之心,再經過歲月沉澱,人生磨礪,最終成長為真正的醫生。如此三代,或許我林家也能培育出一名醫術直追扁鵲華佗、仁心比肩大德神農的好大夫來……”林懷遠對於林風的教誨往往長篇大論,一開口就收不住。

如果換了於樹那樣浮躁跳脫的年輕人,早就聽不下去,耳朵裡起繭子了。可是,林風自小就願意聽這些話,父親說一句,他就在心裡默默地念一遍,牢牢記住。

在他眼中,紅塵紛亂,乾坤多舛,國家需要一位治世明君,百姓需要一位聖手神醫。

他不諳政治,只想用自己的一雙妙手、一雙慧眼,讓天下百姓再也不受疾病折磨,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日子。

“雪太厚了……走不動,實在走不動了……孩子,孩子,你在哪裡?你在哪裡?”郭寶鵑在夢中囈語。

林風屏住呼吸,凝神細聽。

“孩子,你在哪裡?媽媽來救你了,把紅頭繩解了,你就自由了。孩子,你在哪裡?答應媽媽一聲啊……雪這麼厚,山這麼高,一眼望不到邊,再找不到你,媽媽就不想活了……”郭寶鵑的鼻子皺了皺,嘴角牽動,欲哭無淚。

林風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郭寶鵑能夠藉著夢境釋放自己的緊張情緒,對她的身心反而更有好處。

“好多參娃娃,好多參娃娃,怎麼會這麼多?怎麼會這麼多?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呢……”郭寶鵑的雙手緊攥著罩在小腹上的外套,渾身抽搐,驚懼不已。

林風冷靜地聽著,盯著郭寶鵑額頭上起伏的青筋。

中醫以“望、聞、問、切”四字訣立世,“望字訣”十分重要,既考察醫生的眼力,又考察醫生對於醫典的熟稔性與橫向邏輯性。

眼下,林風判斷,只要郭寶鵑額頭的青筋沒有全部暴凸出來,就不會出問題。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夢境,一旦危機過重,自然會產生抵抗心理,從夢境中一躍而出,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作為中醫,林風一直贊同古人“天人合一、人體自愈”的主張,不過度用藥,不杯弓蛇影,只是順其自然,按照“望、聞、問、切”的傳統手法辯證施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