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行奇談

第39章  嶄新物種

各大科學媒體報道過,植物與動物的基因組是能夠有機混合的,最終產生什麼新物種,存在巨大的差變性,暫時無法控制。

世界上很多小型基因實驗室一直在做類似嘗試,有人研製出了“向日葵牛、櫻花豬、蓮花魚”之類,將過程圖片與影片發在了網際網路上。

“蘇涼,我從你的話來判斷,動物、植物是可以共生於一棵植株之上的,對不對?換句話說,人參是植物,假如將動物的基因組新增進去,就會變成‘人參牛、人參豬、人參魚’,對不對?”林懷遠問。

改變基因就能改變動植物的特性,這已經是現代科學公認的原則。只不過,在所有的科研專案上,還要遵循人倫道德這種標準。否則的話,人類世界將會秩序大亂。

“你說的很對。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很多實驗都在私底下進行,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爆發性成長。所以說,總的來看,動植物之間的雜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可控性上,連政府都在緊密控制,不敢放任自流。老同學,你是中醫,怎麼突然關心起這些生物科學專案來了?”蘇涼問。

“有人向我提出參娃的問題,所以才會向你請教。貴公司的生物科學研究領先於全球,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剛剛你說了這麼多,有沒有一種可能,在亞洲人參產地會出現所謂的參娃?”林懷遠問。

“很有可能,我也收到過新聞線索,但是綜合考慮,你說的參娃已經接近於玄學的領域,遠遠高於生物基因的範疇。”蘇涼回答。

“有還是沒有?給我一個答案?”林懷遠問。

蘇涼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地說了一個字:“有。”

林懷遠倒吸了一口涼氣,繼續問:“那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是植物還是動物?是人參還是——”

他沒有說完,因為這件事情的真相一旦說出來,就變得異常殘酷。

“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有,就是因為我曾到過雪嶺。在極寒環境中,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無論是心理的還是生理的。雪嶺橫貫亞歐兩洲,向東通向大海,向西延伸至歐洲。想當年,草原大軍就是沿著這個方向東征西進掃蕩天下的。老同學,一代天驕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是橫空出世,超過古人,所以,這條線路也暗含玄機。”蘇涼說。

“草原大軍食肉,與人參無關,對不對?”林懷遠問。

“錯,你只要看看大軍的西征記錄就會發現,士兵之所以強壯如牛,就是因為人參的緣故。這部分內容,在正史上都能查得到。人參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藥材和食品,而且是一種神秘莫測的能量。這一點上,作為中醫,你比我更清楚。”蘇涼說。

“人類對於古代醫學瞭解甚少,我只能透過翻閱古書,學習一些古人的皮毛。”林懷遠說。

“老同學不要謙虛,我收到訊息,你們林家已經在人生的二次發育上取得了爆發性突破。我們通話這麼久,你都不透露一下這方面的訊息,是不是很不夠意思?”蘇涼問。

林懷遠與林風對視了一眼,各自臉上都露出苦笑。想不到申九姑的動作這麼快,已經將這訊息散佈到國外去了。

“都是空穴來風,子虛烏有的事。”林懷遠否認。

“哈哈,老同學,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網際網路的年代,要想隱藏一個秘密,真的太難了。當然,你如果不方便說,我絕對不問,等到可以共享資料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我。”蘇涼說。

“如果你在北美找到參娃,也一定告訴我。”林懷遠說。

通話就到這裡結束了,因為雙方雖然談得熱烈,但卻各自懷有戒心。尤其是蘇涼提到人參二次發育的時候,滿含著羨慕嫉妒,語調也酸溜溜的。可想而知,她心裡一定十分惆悵。

她所在的那個研究室的裝置和資金無限充足,幾乎等於某些小國的全年國民總收入。在那種情況下,蘇涼仍然沒有研製出橫空出世的人參產品,反而被林懷遠拔了頭籌。心情自然不好受。

“父親,參娃真的存在,雖然沒有出現在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上,但是,那些民間傳說中充滿了參娃的痕跡。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相信,所有的北方民間傳說,都有其原型依據。”林風說。

“我在懷疑,參幫依靠著對於人參的制度研究,已經掌握了人參和人體之間的內在聯絡。咱們中醫經常提到的‘氣’,也許就是那種聯絡的真實體現。”林懷遠說。

從剛剛的對話中,林風意識到,以蘇涼為代表的科學家也在研究西洋參,試圖發現這種植物的營養精髓。不過,他很清楚,歐美研究人參的工具雖然先進,但卻缺少方向,等於是盲人摸象,毫無章法可言。

只有在中國,研究人參的工作才有可能登峰造極,畢竟中國是從神農氏的年代就開始認識人參,一直至今,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之久。

與此相比,外國人既沒有厚重的歷史,更沒有汗牛充棟的醫典,盲目探索,毫無意義。

“金小姐去了哪裡?”林懷遠問。

“金鼎大廈。”林風回答。

那裡是金鳳門的落腳點,金若蘭和金羅漢一定會去那裡。

“她有沒有說,聯絡到金鳳門的長老後,再給你電話?”林懷遠又問。

林風搖頭,金若蘭離去時情緒十分低迷,什麼話都沒留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