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轉機出現了。
當時東土修仙界因為需要集中力量清掃北方修仙界的地盤,所以執行的是典型的“遠交近攻”模式。
集中全部的精力打擊北方修仙界的勢力,對於其他幾個修仙界,則是採取拉攏以及懷柔的態度。
東土修仙界的風氣與其餘各地皆不相同,如果說南疆修仙界是典型的黑道修真流,那麼大唐便是仙凡一體,仙朝高高在上,各地的世家豪門也是修仙大族。
而這,因為能夠直接掌握的資源更多了,也使得東土修仙界的實力與日俱增。
此時正是東土大唐盛世,唐皇亦是大唐仙朝之主,幾位老皇帝以及大唐拉攏的供奉也有渡劫期的修為,當時的唐朝皇帝也是雄才大略,修為與治國理政的能力俱是一流,為了確保這個策略能夠成功,一方面當時大唐皇帝力排眾議,宣佈引進佛門作為大唐國內的一支教派存在。
另一方面,則是拉攏撫慰南疆修仙界,為此,甚至不惜將自己的親生女兒,一位大唐公主與當時的南疆大派——蠱神教的教主聯姻。
當時中原皇朝修仙勢力與南疆修仙勢力正處在蜜月期,而恰好,當時的蠱神教與廣寒宮的一些人交好,於是就邀請他們南下避難。
這群自己從“廣寒宮”內分家出來的人一琢磨後,也就答應了此事。
不過因為當時蠱神教南方的地獄大多是叢林茂密的瘴痢之地,魔道以及蠻荒部落橫行,這些人畢竟是從“廣寒宮”內分家出來的,對此環境十分看不過眼。
他們還是習慣於在島上安家。
轉來轉去便來到了最南方的南海,在其中挑選了一座大島安了家。
…………
滄海島,滄海國。
這裡是當初那些從“廣寒宮”內分家出來的那些修士們所選擇的基業。
在這裡他們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滄海宮”。
因為在大唐皇朝時見過的東土修仙界的強盛,當初的滄海宮的老祖們便也採取了這種仙國一體的模式,將這座原本只有北邊“如意洲”七分之一的小島給立了國。
島上的國王由“滄海宮”老祖——一位煉虛期修士的血脈後裔擔任,在這島上又建了十六座仙城,每一座仙城都分封出去給自己手下的化神期修士,結合島中央的滄海國都城,這座島上總共有十七座仙城。
不過,總體來說,這些人學的是四不像,修仙資源相比北方的那幾個魔教更加集中,在家族內可謂是世代相承。
於是,這滄海宮,滄海國自從建立以來,化神期修士還是那十六位,煉虛期也只有那一位老祖,雖然出現了不少結丹期和元嬰期的修士,但無一例外,全是在那幾大家族之中。
這還不如北邊魔教來的更好,至少那邊雖然有階層限制,但是隻要你自己夠狠,夠努力,還是有一定的上進機會的。
或者說,身為魔教的他們對這方面更來的開放。
就以血神魔教來說,他們內部的修仙世家勢力自從建教以來起起落落,已經有不少中途喪失家業了。
就算是那“張家”,一開始也只是個不入流的小家族,在他頭上的一個大世家中途衰落之後抓住機遇這才逆流而上。
在鼓勵競爭這方面,魔教勢力們都是認真的。
血神魔教還好,而隔著厚積山脈的白骨魔教在這上面更加赤裸裸。
他們不僅公然鼓勵競爭,奉行赤裸裸的叢林法則,還將此種規矩寫進了教派的門規之中。
當然,這必然要經歷殘酷的內耗。
他們奉行的組織類似葛摩的“陰謀團”制度,各種大小弟子組成一個個的“幫會”,以修為高,能力強的弟子為首,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各種陰謀活動,永不消停。
同時,他們也服從於最大的“幫會”,白骨魔教的長老會控制。
而展覽會在幾位煉虛期的太上長老的控制之下,每一個弟子們組成的“幫會”,如果當時業績出色,很可能會被長老會給委任為“掌門”。
進行對外擴張,掠奪資源。
這小團體的內耗極為嚴重,在基本的規則所代表的“公平”之下,則是赤裸裸的鮮血以及殺戮。
不過能在這其中活下來的,一定都是狠角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