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祭日,是在鳳河這一帶崇拜“鳳”的氏族,進行祭祀的重要日子。
每年的秋祭日,“鳳聯盟”的氏族都會到丹鳥族參加秋祭。
在秋祭上,各族的巫除了一同祭祀“鳳祖先”外,還會進行以物換物的商貿活動。
參加秋祭前,部落都會召開氏族會議。
王明在聽完關於秋祭的事宜後,總算完全明白過來。
這一帶以鳥為圖騰的氏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語言,並且長期互相通婚,所以各族的關係比較密切,在野外幾乎不用擔心會遭到同姓氏族的襲擊與搶掠,甚至在面對外族時還會互相幫助。
如今玄鳥氏族的物產並不豐富,魚籠這種謀生工具是不能交換出去的,而其它的物品也很缺乏,也不能用於貿易。
大致瞭解到部落的情況後,王明就對在場人說道:“我們部落需要鹹石,這次秋祭用三隻小野羊換取鹹石,你們覺得如何?”
鹹石就是鹽,是部落最重要的物資。
三百多個族人並沒有異議。
王明接著問道:“現在部落的每個族人都有獸皮和草衣過冬,食倉裡的食物也足夠吃到春祭,大家覺得,我們部落還需要什麼東西?”
他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心靈感應之類的神力,在沒有文字、沒有統計部門的情況下之下,想知道部落缺什麼物品,只能向在座的各位族人瞭解情況,這也是原始時代氏族會議的重要性。
“丹鳥族的雉雞會生蛋,還不會飛走,去換他們的雉雞。”
“族長,換一些小黑豚回來養。”
“換大塊的燧石料回來,造大石斧和大石刀。”
“換一些彎的木料和矛木料。”
族人們說的這些物品正是部落所需要的。
但部落現在的物產並不豐富,顯然沒什麼東西可以跟別的部落交換。
思前想後,王明對旁人說道:“巫,我們的食物應該是足夠的,要不我們再帶一些棗和豆去換物?”
巫點了點頭,張開兩個手掌,說道:“只能帶十籃食物。”
王明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部落需要大量的纖維造繩子和捆紮物品,纖維能用於換物,部落之前採集蕁麻的時候,割下來的蕁麻桿都用來漚制纖維,現在部落就有三大草屋的纖維。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玄鳥族人決定帶上三隻小野羊、十籃食物、五大捆纖維前往丹鳥族參加秋祭。
第二天清晨,巫便給每一個外出的族人一根草繩,這根草繩纏繞著黑色的鳥羽,據說是氏族圖騰玄鳥的羽毛。
巫與玄萼組裝好兩面羊皮圖騰。
一面是塗畫著“鳳”的先祖圖騰。
一面是塗畫著黑羽白肚、下巴還有紅點的玄鳥,據族人說,這種玄鳥會在春祭時出現。
去參加秋祭有三十五人,其中大部分是男人,巫和王明都去參加。
鳳河邊上停靠著十多條木筏,族人將物品搬到木筏上就出發了。
丹鳥氏族距離玄鳥氏族不算很遠,他們撐著木筏順水而下,往東走了一日的時間,到了第二日的早晨就到達丹鳥氏的領地。
丹鳥氏族的這片區域有大片平坦的土地,在距離河邊一公里左右,有兩個用土牆圍成的大村寨,而兩個村寨都飄著圖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