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11章 盾

王明坐在地上,用一根長約五十厘米的柳條作為參考,折了二十根較粗的柳條作為主骨架。

用一根繩子作為度量衡,對摺繩子給每一根骨架標記中心,又以該繩子在地上畫出一個直徑半米的圓,將主骨架均勻地放在這個圓上。

他又將細長的柳條交錯地編織在主骨架上,直到最後編織出一面直徑五十厘米的圓餅。

“這太薄了,也不結實,一撞就散架。”

他緊皺眉頭苦思著如何造出一面結實的圓盾。

很快,他就有了主意。

“一面不行,那用兩面、三面,甚至四面合併在一起不就行了?”

“如何將這些圓餅緊密地並接在一起呢?”

在看到對面的女人們在縫製皮毛的時候,他突然靈光一現。

線!

用線縫製柳條盾,部落正好有大量堅韌的纖維!

於是他連忙跑到女人那裡,在一大堆魚線骨針等物品當中,找到了五根粗大的魚骨針,那針眼很大,能穿比較粗的麻繩。

據女人說這些骨針由於針眼大,縫製的獸皮並不精美,所以屬於比較次的骨針,只有在縫製堅硬粗糙的獸皮才用到。

但用這些骨針縫製盾牌是完全可行的。

王明喊兩個女人專門搓制用於縫製盾牌的麻繩,他回到藤編的男人堆中。

“盾牌能保護我們部落的戰士,你們都要學造盾牌。”

“這些繩子叫尺繩,用於量度盾牌的長度,又可以量度長矛的長度,一根繩子是五十厘米。”

有人連問道:“族長,什麼是厘米?為什麼要用這個繩子量?”

王明說道:“厘米就是長度單位,唉,總之你們用這種尺繩做盾牌。”

原始人類還沒有度量衡的概念,讓他們接受度量衡需要時間,王明也不急,只要他們用尺繩做盾牌就可以了。

王明編織了五個圓餅,他用石刀修整了圓餅的邊緣,又用麻繩纏繞圓餅的邊緣,用針線將二十根主骨與柳條緊密縫製在一起。

然後將五個圓餅縫製在一起,得到一塊四厘米厚的圓形盾牌。

他又用柳條造了兩個盾把手,將把手編織縫製在盾牌中心兩側,然後用獸皮將這兩個把手緊密低縫製在一起。

拿起盾牌試了試,因為兩個把手受力點分佈在圓心兩側,所以圓盾拿起來的時候比較穩定。

他拿著盾牌試了試,覺得盾牌的邊緣容易被磕到,這樣在使用當中會把盾牌弄散的,所以他又用獸皮將盾牌的邊緣都包裹縫製起來。

這樣,一塊直徑半米的圓形柳條盾牌就完成了。

“這盾牌是用柳條、麻線、獸皮造的,容易老化和被蟲蛀,如果有油漆就好了。”

“不過,現在也能用。”

王明又拿著這塊圓盾到外面試驗,用長矛、石斧、弓箭、石球攻擊它,盾牌並沒有被穿透散架,就是表面損耗得比較多,應該還差一層保護膜。

成功製得第一面圓盾之後,王明又找來四十個有藤編經驗的族人和二十個會縫製獸皮的族人,他手把手地教導他們造圓盾。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