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22章 馴牛

再用草木灰水給牛鼻子清洗一下,穿牛鼻環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王明擦掉額頭上的汗水,說道:“你們把繩子鬆開,把牛放了。”

青草頓時擔憂地說:“族長,它在發怒啊,萬一它跑了,我也拉不住它的。”

她十分了解牛的脾性,一但牛的心情不好,她也沒有辦法,牛就是一種倔強的動物。

王明說道:“相信我!”

人們把綁在牛頭上的繩子都解開。

牛突然猛地哞叫一聲,想要逃離這裡。

青草急得想去拉住它。

但王明卻說道:“不用擔心,看我的!”

只見他隨便一拉牛繩,原本躁動的牛突然軟了下來。

牛又嘗試扯開牛繩,可它一扯就痛得不敢再動,它嘗試掙脫幾次之後,便完全服軟了。

“走!”

王明輕輕鬆鬆地牽著牛走了幾圈。

部落人看到此情況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這四頭牛被帶回部落後,就只有三個餵養它們的女人能夠牽動,而且很多時候那三個女人還得靠用食物引誘才能讓它們聽話。

現在,經過族長這麼一弄,這頭牛竟然變得如此聽話。

“族長族長,讓我試試!”一個十歲大的孩子興奮地叫著。

這個孩子叫玄牧,自從牛運回部落之後,他每日都會去看牛,他的夢想是長大後去放牛,他曾多次跟族長說過他的偉大理想。

“好,讓你來!”

王明把牛繩遞給他。

玄牧興奮的接過牛繩,竟然也可以輕鬆地牽著牛到處走,其他的孩子跑過去輪流牽著牛,他們玩得非常開心。

那些大人看呆了,這麼巨大的獸,竟然被一群屁孩制服,這怎麼可能?

牛的鼻子里布滿神經,當給牛穿鼻子之後,用手牽引時,可以使牛感到疼痛,從而使牛能順從地跟著人走。

王明又給剩下的三頭牛都穿了牛鼻環。

牛鼻環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能使人類輕鬆控制牛,穿牛鼻環還是牛耕必不可少的環節。

四頭牛被孩子們牽著到處去走,大人們在後面緊跟著,生怕孩子們會出意外。

這個時候,王明突然想起一個詞語“牧童”。

牧童是指放牧牛、羊的兒童,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呂氏春秋·疑似》。

他對旁邊的青草說道:“日後玄牧和其他孩子就跟著你們去養牛、割草餵養豬和雞,以後換到羊,就讓他們去放牛羊。”

部落的孩子不會狩獵也不能去捕魚,平時都是跟著大人們去採集的,孩子的採集效率比較差,倒不如讓孩子去放牧。

製得牛鼻環之後,王明又開始搞牛挽具和牛犁。

挽具是指套在牲畜身上用以拉車的器具,也是拉犁的器具。

牛鼻環、牛挽具、牛犁是牛耕的三大要素。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