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來之前用清漆塗抹的武器進行對比,他發現採用清漆塗抹過的武器,表面雖然已形成保護膜,但一些武器可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出現暗啞的現象,而且它們比用油漆層更容易被刮壞。
“看來清漆適合製作精細的器具,而油漆更適合制各種木械件。”王明得出一個結論。
他又開始研究怎麼榨油,提高出油率。
部落現在的榨油方式,其效率非常低,要大力發展器械業,這樣的榨油效率肯定是不行。
壓榨,顧名思義是壓與榨。
他記得後世在沒有機器榨油之前,人們的古法榨油作坊,用的是木楔擠壓的方法榨油,將碾壓蒸炒好的油料用禾草包裹好放入木樑中,再把一個個木楔撞入榨樑中,使油料裡面的油被擠壓出來。
這樣的榨油機是一種大型木械件,雖然構造簡單,但憑現有的石器工具,是很難加工出來的。
就算用石器勉強把所有的木械件造出來,恐怕也得花費數年時間,其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堪比大鍊銅器。
除了木楔壓榨法,他還記得有一靠石頭壓榨法,更為簡單,但是出油率只有木楔壓制法的一半,不過比部落人現在的榨油方法好很多。
所謂壓榨,就是利用壓力榨出油。
他連忙帶人到附近尋找大石塊,很快就找到一些大小合適的大石,他們將這些大石頭搬回油料作坊裡。
取來石鑿與石錘,又找來石泉等擅長造石器的工人。
石泉拿著石鑿與這些石頭對比一下,又用石鑿試鑿石塊,只見石鑿確實能鑿下石碎,雖然其效率不如金屬工具,但確實可以加工這些大石。
部落人會用不同硬度的石材加工石器,他們有很豐富的經驗。
在王明的描述下,他們開始對些大石塊進行加工。
經過二十多日的努力,他們終於將這幾塊石頭加工成合適的形狀。
這是一個石磨的底部,中間造得很平整,上面也是一塊同樣平整的圓形大石塊,兩者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另外還有幾塊能平穩放上去的大石。
將這些大型石器清洗乾淨,並且用磚塊砌了個一米高的臺子,將石磨底部放上去。
他將桐油果放進火裡烤了一會,然後將其砸成碎塊,放進鍋裡蒸煮,得到的材料放涼之後,用乾草包裹起來,並用麻線捆綁成一個圓餅。
將這幾個圓餅放進石磨上,用那平整的大石壓下去。
只見大石壓下去的時候,那油餅就開始滲出少量的油。
王明命人繼續往上面放石頭,出油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只見油一點點的滲出來,經過石磨的口子一滴滴的落入下面的陶罐裡。
等了一段時間,他們再次回來,只見石磨不再滴油,但是罐子裡面已裝了半斤油。
稱量了一下榨出的桐油,王明發現用這種榨油方法,雖然比較慢,但是出油率能接近百分之十,而且不用花時間看管,放進去之後,等一段時間再來收油就可以了。
“這種方法很不錯,雖然不如用大型榨油機的效率高,但很適合部落現在的情況。”
王明覺得這種榨油方法可行,他連忙帶人去收集更多的石頭回來造榨油的石器。
他打算造二十個榨油器,用來壓榨工業用的桐油和食用的花生油,尤其是花生這種油料作物製得花生油,不但可以用來吃,在將來更可以用來萃取大蒜素和青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