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63章 原始貨幣

看著面前你一堆獸皮,他忽然有靈感。

這些獸皮主要是鹿皮和羊皮,其中最多的是羊皮,這附近的野羊和家養的山羊差不多,所以它們的羊皮的面積也差不多,大約是長七十五厘米、寬六十厘米的樣子。

隨著社會發展,人類有了剩餘產品,就會以物換物換取自己所需的東西。

後來隨著剩餘物品豐富起來,人們佔有的物品變多,於是私有制出現,以物換物的情況變得頻繁,很多時候想換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得交易很多次。

於是為了方便貿易,人們就會把某些物品作為交換的媒介,也就是一般等價物。

歷史上,海貝,牛、羊、鋤頭、穀物、羊皮、鹿皮都充當過貨幣。

毫無疑問,羊皮和鹿皮是最適合充當當前部落的貨幣,甚至是充當整個氏族聯盟的貨幣。

他拿了一捆柔軟的羊皮,來到工具作坊。

他將造羊皮貨幣的想法告訴族人,並與他們一起處理這些羊皮。

他用陶泥燒了幾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陶片,長約20厘米、寬10厘米。

用這些模具陶片壓住羊皮,用鋒利的燧石刀片將羊皮切割下來,製得一張長方形的羊皮幣。

他估算了一下,一張完整的成年的羊皮大概能夠制二十張羊皮幣。

羊皮是一種族人難以獲得的物品,只有養殖場或者到山林裡狩獵才能得到羊皮,所以用羊皮造幣也是可行的。

日後也可以推廣到別的氏族,在進行大宗商品交換的時候直接用一整張羊皮作為貨幣也比較方便。

按照一張羊皮幣兌換一頓肉菜來看,也是比較合適的。

部落現在還沒有實行全面的私有制,人們還過著共同勞作共同分配的生活,所以現在的羊皮幣主要用於兌換肉菜。

他拿著這些羊皮幣找到了巫、玄芸、玄萼這些負責分配食物的管理層,並且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由於每日的肉菜都不同,我們要把肉菜分好,讓族人用一張羊皮換一份肉菜。”

“玄芸,每次做飯前,你把羊皮幣分發給每個草屋,讓他們排隊到巫這裡兌換肉菜,這樣我們就能回收羊皮幣。”

王明將這些羊皮幣遞給她們,並且叮囑她們一定要保管好,羊皮幣現在也只能這樣使用,要是什麼都能換的話,就會有人把肉全換走。

第二天,王明在氏族會議上向眾人普及了羊皮貨幣的功能,也得到族人們的支援,很多人也表示以前分配食物的時候十分麻煩。

氏族會議解散之後,每戶人都回到各自的家裡,玄芸一個人拿著一疊羊皮幣,很快就發給每個草屋裡的族人。

人們拿著羊皮幣和藤籃,到村廣場兌換今日的肉菜,在王明的管理之下,他們排起了隊。

很快,廣場這邊的肉菜就全部分發下去,而發出去的羊皮幣也全部回收上來,比之前的方法快了不少。

“很好,以後就按照這個方法去分配食物。”王明對眾人說道。

他在想,如果日後部落發展到一定程度,私有制全面實行後,羊皮幣就可以作為真正的貨幣,可以購買任何物品的貨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