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不但要脫粒,還得脫殼,甚至要磨成麵粉才好吃。
而且五畝麥子才收穫一千來斤,以目前的技術來種植,它的畝產只有兩百斤左右,遠比不上土豆。
但是麥子能作為世界性的主糧,卻有非常優秀的優點,那就是儲存時間遠比土豆長,常溫下儲存三五年完全沒有問題,若是處理妥當儲存八到十年都不是問題。
儲存時間越長,就意味著它的抗風險能力越強。
所以,麥子也被王明列入今後的主糧之一。
收割完麥子,他們又去收割玉米。
玉米耐旱,照料起來並不需要太費心,收割起來也只需把玉米掰下來放進籃子裡,也就是把曬乾的玉米脫粒較麻煩,玉米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高產作物。
這一次他們種植了一百畝玉米。
他估算了一下,一畝玉米大概有七百來斤左右,也就是說,今年應該有七萬斤玉米進賬,而玉米如果儲存得當,能儲存個三到五年不是問題。
要知道當初族人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植了四五平方公里...大約七千多畝地的黃豆,總產量才七萬來斤,現在一百畝玉米的產量就等於以前的數量,這是何等的差距啊?
難怪當部落人看到部落裡堆滿玉米的時候,都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
耕地上就剩下一千多畝黃豆了。
這是用部落人傳承下來的黃豆種植的,並不是高產作物種子。
今年人們也算是比較用心地種植這些黃豆,可他一看到這些黃豆的長勢就非常不滿意了。
它們雖然長得比刀耕火種時期要好不少,但整體上黃豆長得矮小,豆莢不飽滿,而且豆粒少。
經過粗略的估算,今年使用精耕細作的方法種植,這一畝地的黃豆的產量也就五十斤的樣子。
雖然已是刀耕火種的五倍,但對比起土豆玉米,甚至是麥子,這種原始作物種子的產量實在讓人倍感流淚。
就好比辛辛苦苦種了十畝地的黃豆,別人隨便種半畝土豆就完爆你,而且別人還不用怎麼去照料,你卻累成狗。
今年這一千多畝黃豆的產量,王明估算在五萬斤左右。
也就是說,部落今年的糧食產量有十多萬斤,足夠部落三百多人吃大半年有餘。
將地裡主要的莊稼全部採收上來之後,王明馬上發動族人進行秋耕。
他本打算種植九百畝冬小麥,可掐指一算又放棄了!
種植一畝小麥需要二十斤種子,換算下來種九百畝地就需要一萬八千斤麥子,現在擁有的麥子總量才一千斤。
於是他們把所有的麥子下種,可也只種了五十畝麥子,這實在太難了。
“以部落現在的食物可以吃到明年夏天左右,夏天到秋天這段時間難道要去採集?”
“我記得這個高產土豆可以四季種植,一年收四次。”
“現在我有兩千斤土豆,而種植土豆,一畝地的種子需要兩百斤,種兩千斤土豆大概可以種植十畝,每畝產量有六百斤左右,也就是說到了冬季我就擁有六千斤土豆。”
“再在冬季下種,到了春季就能得到一萬八千斤土豆”
“而春季再種植這一萬多斤土豆,到了夏天就能收穫五萬多斤土豆。”
“想實現土豆自由,還得等到明年!”
王明發愁了,雖然他現在擁有高產的作物種子,但數量實在太少了。
尤其是土豆和小麥這種作物,要進行大規模種植,只能多種幾次,才能存到足夠多的種子。
而種植玉米雖然需要的種子較少,產量較高,但是玉米只能在春季種秋天收,一年只能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