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輕吹。
村寨附近的原野上,數百人在揮汗如雨,開墾著耕地,其中有二十五頭牛參與其中。
一名男子,手持長鞭,他帶領十名拿著弓箭或長矛的戰士,將一畝荒地包圍著,每個人還牽著一條犬。
在這荒地裡,有三十名男女拿著石鋤在開荒,他們雖被繩子綁著手與腳,卻仍能小幅度活動,就是不能大步奔跑,或大幅度揮動石鋤。
這些男女的頭髮都被刮掉,身上也披著破舊的獸皮衣裙,每個人的脖子處還套著一根麻繩。
一名男人拄著石鋤停歇了會,就遭到長鞭的毒打,他痛得嗷嗷大叫,慌忙拿起石鋤繼續勞作。
王明收回鞭子,盯著這名最為驕橫與懶散的奴隸。
“他們都是殺害過我們親族的仇人,對待他們不能仁慈!”王明暗道。
他想起昨天有人放鬆警戒,想讓奴隸舒服一些,就解開了奴隸的雙手,沒想到這名奴隸趁機撿起石頭將一名戰士砸成重傷而逃,部落動用數十人,才把這奴隸抓回來。
當然,王明並不會有事沒事就鞭打他們,或是讓他們拼死的去幹活。
他不能做得太過分,否則奴隸會砸壞工具,或者拼死反抗,到時候又得投入更多的成本去鎮壓與看管,這會得不償失。
他要控制在讓奴隸多幹活的同時,又得減少看管他們的成本,如何做到讓剝削與鎮壓平衡,對今後征伐外族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征伐外族必然會產生俘虜,這些俘虜是殺害過自己同族親人的敵人,放掉他們等於放走一個仇人,他們以後還會繼續回來殺害你以及你的親人,所以是不可能放掉他們的!
像以前那樣將俘虜殺掉只掠奪財物?
還是讓俘虜成為奴隸為自己工作?
顯然,後者是大勢所趨!
三十個奴隸很快把一畝荒地開墾成耕地,王明檢查後感到很滿意。
而旁邊十個普通族人開荒一畝地的速度,卻遠不如這邊用十一名男人看管三十名俘虜開荒的速度。
拿著鞭子與武器站在一旁看管俘虜是舒服的,而拿著鋤頭去開墾荒地是辛苦的。
部落人慢慢意識到這一點。
王明對族人說:“以後,我們抓到男俘虜就不要殺掉,就像今日這樣,讓他們勞作,我們能輕鬆不少,還能多幹活。”
戰士們都點頭贊同。
男俘虜有很強的反抗意識,而且力強體壯,不易控制,在以前,鳳部族人一般會將男俘虜殺掉,或是留下少量的男俘虜用於奴役驅使。
那是因為以前部落獲得的食物不足,族人還需要忙於採集漁獵,而採集漁獵是在野外的,不適合奴役俘虜,所以人們只能將俘虜殺掉或控制少量的男俘虜幹活。
而對待女俘虜就沒那麼複雜,女俘虜體弱容易控制,讓女俘虜懷孕或生下孩子,她們就容易歸順。
而現在,可以在一塊土地上耕種產出糧食,不用到處採集漁獵,正可以控制奴隸用於勞作。
不過,由於部落現在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所以王明並不打算讓這些奴隸去耕種。
他打算開墾完耕地之後,讓奴隸去開採礦石,幹更苦更累的工作,讓自己的族人更輕鬆一些。
日漸西斜。
巫看到屋前養的雞開始回籠,她又抬頭看向空中的太陽,便明白到日落而息,這是部落人對時間的理解。
沒有觀測時間的準確器具,人們只能觀天下萬物之變化,來制定適用的規律。
雞便是一種報時的工具,公雞會在早上啼叫,傍晚歸巢。
巫像往常一樣,開始呼喚族人回村歇息,在沒有油燈的情況下,天黑幹什麼都不便,人們挽趕在入黑前,做好一天收尾的工作。
村寨裡外的族人開始“歸巢”,這邊的王明看到族人回去,也知道是時候結束今天的工作。
他與戰士,抓住套在奴隸脖子上的繩一,一個人牽三個奴隸,驅趕奴隸回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