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十分無奈地看著各個氏族長。
這些氏族的人口在幾百到上千人不等,他們需要的農具就得好幾千把,對農具的需求量極大!
“那這些纖怎麼換?”
石鳥族人很快把目標放在攤位唯一的那捆麻纖維上。
雖然那些纖維的皮還沒有脫乾淨,但用來搓制繩子是很不錯的。
這些部落只懂得用泡煮的方法制葛麻纖維,但這非常耗時費力,產量低。
“你們不是有很多纖嗎?怎麼今年只帶了一捆纖過來換物呀?我們有這麼多部落,這一捆纖根本不夠分。”
丹鳥氏族長皺了皺眉,製造石鋤和骨鏟都需要纖維麻繩這種堅韌的東西去固定。
王明也很無奈,上年是因為發現沒人吃的野生蕁麻才取得大豐收,而今年,那些野生蕁麻根本沒有恢復多少,它們要重新長起來需要兩三年。
玄鳥族自身對麻類也有需求,若不是為了騰出位置儲存更多的糧食,他還不願意把這捆麻纖維帶出來換物呢。
“這樣吧,我把這捆纖維平均換給你們五個氏族,玄鳥族需要骨鐮或石鐮,石棒石磨、石舂臼也可以。”
氏族長們紛紛回到各自的攤位去翻找這些工具。
可他們根本沒有料到玄鳥族需要這些工具,所以帶出來的較少。
平均一個氏族只能拿出三四件的鐮或磨,這是完全不足以換走這批麻纖的。
於是木鳥族人搬來一籃骨頭,他拿起一個動物的下顎骨和一個動物盆骨,說道:“玄鳥氏,這兩種骨頭都可以造鐮,你們要嗎?”
動物的下顎骨長而彎,非常適合用來造骨鐮,盆骨雖然較短,但也有合適的彎度與寬度,也能造出較短的骨鐮。
王明拿著這些骨頭仔細地看了看,又詢問旁人的意見,最後也答應要下這兩種骨頭。
骨鐮是收割工具,日後把麥子作為主糧莊稼就需要大量的骨鐮,提前換一些骨料回去造鐮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它部落看到玄鳥族居然收骨頭,也紛紛拿出這種不怎麼值錢的骨料與王明換物。
王明把近百斤重的麻纖維換出去,換回十多把骨鐮、十套磨、以及五籃造骨鐮的材料。
攤位上就剩下幾籃瓦器,以及一些藥材。
王明吩咐木羽用藥材去跟丹鳥族換鹽,他繼續在攤位上賣貨。
這些族長在忙著整理換到的纖,或與石鳥族商議換石器的事情。
“各位族長,你們要不要來點瓦器?我們玄鳥族的瓦器很好的,一個瓦器換兩次食物!”王明高聲道。
雖然各個部落會燒製瓦器,但燒製水平較低,燒出好瓦器的的成功率並不高,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在這個氏族聯盟內,瓦器算不上貴,但也不便宜.
燒製瓦器要騰出不少人手,還得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去燒,對於他們來說,燒瓦器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一般來說,用三次食物就能換到一個瓦器。
“兩次食物換一個瓦器?”
這樣便宜的價格,立刻引起各個族長的興趣,他們再次回到玄鳥族的攤位前。
族長們觀察了擺賣的瓦器後,都覺得這些瓦器看起來質量很不錯,就是不知道使用過程中的質量如何,都準備先換一批瓦器回去用用再說。
還有幾個族長認為,要是這些陶瓦耐用,以後就從玄鳥族進口瓦器,畢竟他們的價格便宜,也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