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寧是為了仁宗寶庫而來到的逍遙村,所以這裡到底有沒有寶庫?
面對千機朧月的詢問,凌寧搖了搖頭,他也說不清楚,而是談論起了大夏的仁宗皇帝:
“仁宗這個諡號可不是一般皇帝能獲得的,為人君,止於仁。”
“大夏仁宗一生節儉,不僅居住的寢宮樸素,就連膳食也格外簡單。相傳仁宗曾設春宴,宴上有一盤海蟹,有十二隻。仁宗便問每隻海蟹的價格,總管太監回答是每隻一千錢,仁宗聽後又怒又驚,表示這盤海蟹過於奢侈,自己根本吃不下去。那場春宴到最後,仁宗都沒有動過海蟹。”
“仁宗節儉樸素,並非沽名釣譽,而是說到做到。”
“所以仁宗在位時,那幾年的是國泰民安。”
“可惜,仁宗體弱多病,去世太早。如果他不死,恐怕大夏也不會滅亡。”
“這樣一位勤儉的仁慈皇帝,真的會修建寶庫嗎?”
千機朧月點了點頭,道:“難道仁宗寶庫只是大夏仁宗皇帝的一個玩笑?”
說話間,兩人已經來到了徐風口中所說的石壁前。
面前的石壁足足有兩三丈高,表面非常光滑,並且在石壁上還刻著很多文字。
凌寧站在石壁前觀摩。
入目第一篇文字,竟然就是一篇諫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文章寫得行雲流水,凌寧看後,都忍不住稱讚。
而旁邊其他文章的水平也極高,看字跡,來自不同的人。
除了精彩的文章,石壁上還刻著三權分立和君主立憲的思想見解,這樣一面石壁拿出去,妥妥滿門抄斬的大罪,這裡的村民會被屠戮乾淨,連雞蛋都會被搖散。
“陛下,這些文章絕對不可能是躲避戰亂的百姓所作。”千機朧月雖然在突厥長大,但也學習過華夏文章,立即斷定說道。
凌寧點頭道:“沒錯!遷徙這裡的那群人絕對不簡單。另外,徐風說了,那些前輩是裕宗在位時,就遷徙到了這裡,而不是仁宗皇帝時期。所以早在仁宗皇帝之前,逍遙村就存在了。”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這裡的出現早於仁宗,所以仁宗是不可能在這裡修建寶庫的。甚至於,仁宗皇帝有可能來過這裡!”千機朧月說道。
凌寧贊同道:“沒錯,仁宗皇帝可能來過這裡,而且和我們一樣,震驚於這石壁上的內容,更驚歎三權分立和君主立憲的思潮。所以朕再想,所謂寶庫,不一定是指裝著金銀珠寶的寶庫,也可能是一種思想的洗滌或者蛻變。”
說到這兒,凌寧伸出手指,觸控石壁上的刻字,繼續說道:“仁宗皇帝不同於其他皇帝,他在位時,鼓勵改革,試圖推翻很多迂腐的制度,透過變法來複興腐朽的大夏。如果他來過這次,看到了三權分立和君主立憲,說不定還真有想法。”
千機朧月苦笑道:“如果真像陛下所說,那我們此行豈不是白來了?”
凌寧笑了笑,他是不可能推行三權分立和君主立憲,那是有悖於規律,會讓華夏走向毀滅。
而現在凌寧最好奇的不是什麼寶庫,而是三權分立的思想到底是誰構思出來的。
是不是另一個穿越者?
等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