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花畹畹

第67章 禍從天降

閩地鐵枝表演還帶來了“車鼓亭”、“線獅”、“跑旱船”、“踩高蹺”、“連燈”、“魚燈”、“街頭小調”等閩地民俗,竟成了各地民俗表演的壓軸,場面十分盛大。

鐵枝表演方式都是流動性的,在街市當中邊搬行邊表演。

限於支架的承受力,演員都是幼童。

其表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保留傳統的,用肩頭來扛鐵枝。這種形式的鐵枝高度一般只在三米內。

它是以身強力壯的成年人,用肩扛負少兒演員搬行,臺閣造型也比較古樸、簡單,其表演形式更多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

再一種是用鐵條或鋼管為材料製作的“鐵枝”。

閩地鐵枝之所以成為各地鐵枝表演的佼佼者,便是用了這種表演方式。枝架已經發展到了十米高,接近三層樓。

層與層之間稱為過枝,簡稱“枝”。

一臺鐵枝中部由一根鋼條為杆,從底盤分兩根鋼條通往更上層,根據鐵枝內容需要把鋼條製作成各種形狀,然後將這臺枝的人物、道具分層固定。在各枝重要部位綁上小演員,最多可達十人。

鐵枝車前頭推行,樂隊隨後伴奏,並跟隨著“車鼓亭”、“線獅”、“跑旱船”、“踩高蹺”、“連燈”、“魚燈”、“街頭小調”那些表演,形成強大的陣容,極具視覺效果。

京城人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鐵枝,高若樹木的鐵條上竟然綁了那麼多的孩子,每個孩子打扮成戲曲裡的人物,表演著天女散花、年年有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節目,真是應景,又讓人大開眼界。

圍觀的人群不時發出唏噓聲、讚歎聲,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人們紛紛議論:“這麼好看的節目叫什麼名字?”

“是閩地鐵枝。”

“是誰從閩地挖掘了這樣精彩的節目到京城來表演?”

“還能有誰?四皇子!”

“平王啊!”

人們發出了讚歎聲折服聲。

花畹畹默默聽著,心裡是不屑。

這些老百姓真是蠢,當真以為薊允秀做這些是為了百姓嗎?他是為了討好皇帝。老百姓高興了,皇帝就高興,皇帝高興了,對他就刮目相看,對他刮目相看,那他競爭儲君的道路就又前進了一步。

可是,凡事有利有弊。

這樣盛大的節日高興還是其次,安全才是首要的。不見周圍多了這麼官兵維護秩序嗎?

如果有居心不良之人從中作梗,稍微出一點差池,那麼薊允秀討好皇帝的把戲都會變成罪責。

花畹畹正在心裡憤憤想著,忽聽得人群一陣騷動,只聽見人們驚慌失措喊起來:“不好了,不好了,走水了!”

原來是鐵枝後頭的花燈表演不知為何就著火了。

人們四處逃散,一時之間,整個街頭人撞人,人擠人,場面混亂又失控。

官兵們要維持秩序,可不能將老百姓堵在原地被火燒,而不讓他們逃跑吧?

“少爺少奶奶,危險,快跑!”

喊話的是方聯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