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凡是均田制的使用者,不管你家分配多少田,都要按人丁數向朝廷交納賦稅,服從徭役。
府兵制以唐代為例子,在全國範圍內設定上、中、下三等折衝府,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由各地折衝府在當地老百姓當中挑選出一批人。
這批人,平時是農民,在農閒期間進行軍事訓練。戰時就是軍人,但武器裝備需要自己準備。
府兵制雞賊就雞賊在朝廷養兵不花錢,在軍費上節約不說,還處處有兵用,還能做生產勞動力使,所以說府兵制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
這個制度未必比別的兵制優越,但卻極其適配均田制。
身為大唐皇帝,李世民自然明白均田制和府兵制之間的關係。均田制的敗壞,代表著府兵制度賴以存在的基本保障被毀壞,府兵們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生存根本,這一制度也必然走向崩潰。
“你說府兵到後來有多慘,從軍去打仗,一走好幾年,甚至幾十年,回家一看,地也沒了,房子也沒了,媳婦兒還改嫁了……你這麼搞下去,免費給朝廷打仗,裝備武器還要自己出,只能換一個免除租庸調,我陪你玩兒什麼命啊。”
“所以導致後來老百姓寧願自殘,也不願意當府兵。”
李清的聲音不大,卻讓李世民陷入深思。
“為了改善這一處境,你的重孫子唐玄宗決定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但是他又嫌麻煩,還比較摳門,首先他不肯去清丈田畝嚴格收稅,其次也不太想出養兵的錢。”
“於是他選擇一個看似不錯的辦法——不給錢,但是給你政策,軍隊交給你節度使,任務給你講清楚,地盤也給你劃好,甚至讓你自主去搞錢,把賦稅,屯田和販鹽的權力都給你。”
“在他看來,用當地的稅賦供養藩鎮兵馬,免去了運輸的消耗,而節度使只需要把兵給他養起來,這叫什麼?這叫三難自解。”
“這樣,就造就了著名的“天寶十節度”。而節度使這個軍政財一把抓的怪胎誕生後會產生什麼惡果,不需要我說,想必李哥你也知道。”
李世民皺起眉頭,這樣的怪胎實際上不就是相當於隋末混戰的軍閥嗎?區別只是在於這些節度使名義上聽從朝廷的命令。朝廷的控制力強大還好,如果失控,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誠然,在節度使創立的初期,募兵制這一先進的制度,極大地提高了兵員素質,給大唐帝國注入了強大的戰鬥力,但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隨著朝廷財政逐漸緊張,藩鎮也在全國各地鋪開,當唐昭宗和幾大節度使拼光所有的神策軍後,大唐帝國也最終走向毀滅。”
“而造成這一切的最根本的源頭,就是土地兼併的愈演愈烈。”李清輕嘆一聲,“問題也不是全在唐玄宗身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他這個大聰明一拍腦袋想出的這個辦法,你的大唐未必就能堅挺二百來年,或許在某一次農民起義後,就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李世民聽到這裡,伸出雙手按在李清的兩隻手腕上,兩隻眼中似乎有火焰在熊熊燃燒。
“賢弟!既然你能說出癥結所在,一定有辦法教我!還請賢弟不吝賜教,救我大唐!”
————————
慣例求追讀!謝謝各位好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