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畢竟是李白,emo也是短短的一瞬間。
能寫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男人,在情緒調節上也是無敵的存在。
他很快就想通了,發出一連串暢快地笑聲,大聲說道:“既然在治國安邦上沒有才能,那就去休。在寫詩一道,白自認為還是有一點點天賦的,那以後就多多遊歷名山大川,多寫一些詩句傳於後世,也不負世上走一遭!”
李清嘴角一抽,替後世的學生們說了一句啊米諾斯。
不過這個東西已經無所謂了,反正不關李白寫多少東西,都和他無關,反正那些詩文也不需要自己去背誦,禍害的是後世的學生而已。
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了屬於是。
“太白兄能想通,實在是太好了。”李清十分真心地祝福道,“希望你多多努力,給後世的學生們多留幾百篇傳世之作。”
“要得,要得!”李白哈哈地笑著,一掃之前的陰鬱。
“等杜子美來宣城,咱們痛玩上幾日,然後隨他一起去奉先省親。”
奉先?李清愣了片刻才想起來是杜甫的老家,沒奈何,這地方和滅爸的字同名,總有一種十分孝順的既視感。
堪比法國的阿爾薩斯。
見李清愣神,李白便解釋道:“奉先便是蒲城縣,開元四年先帝葬於蒲城縣西北豐山,名曰‘橋陵’,後改蒲城為奉先,從同州移到京兆府管轄。”
“原來如此。”
李世民恍然道,說奉先他不知道,但一說蒲城縣,那可真是太熟悉了。
自從被“開導”之後,李白的心情變得一天比一天好——不過說實在的,就算是之前失意的時候,他也是那副豪放不羈的模樣,和現在也並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李世民和李清這哥倆,李白也是真心欽佩。就像是從未說過謝字的金花婆婆一樣,很少敬佩他人的李白也遇到了屬於自己的謝三哥。
而杜甫自從來信之後,便再也沒有訊息,一連一個月過去,別說他人了,就連信都沒來一封。
李白也不甚在意,反正該來的總是要來的,每日裡只是和李清不重樣地喝酒品茗混美食,日子過得也甚是瀟灑。
就連李世民,都比李白要期待杜甫的到來。
這一個月內,貞觀年的李承乾的腿也好得利索起來,也能如往常一樣正常走動。
監國任務他完成的不錯,在李泰和李恪全心全意地協助之下,三人配合極為默契,效率也十分之高,群臣對他們三個表示高度讚揚。
李世民高興之餘,還給李泰和李恪一人加了五百戶食邑,但是卻被二人推辭了。
李泰表示,反正將來也是要去某個位面做皇帝的,這食邑,不要也罷。
順便他還拽著李恪把所有食邑全都分給了李明達。
女兒奴李世民簡直高興到不能再高興,對於一個女兒奴來說,送女兒禮物要比送給他本人效果高得多。
就像李清的某位朋友說過,給單親媽媽的孩子買個兩三百塊錢的禮物,要比給她本人花兩三千好感度上漲得都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