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抒懷之意,本將軍就以此為題,作一首詞章吧!”
說到這,赫連鐵樹的語氣一頓。
哲宗皇帝和一眾大臣紛紛好奇地向他看了過來,不知他前面鋪墊這麼多,究竟是何深意。
就連李清照和長公主也凝眸看向這位魁梧的將軍。
赫連鐵樹稍一沉吟,朗誦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此句一出,潼關壯景,生動形象地浮現在眾人腦海之中,氣勢之澎湃,油然而生。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眾人隨之思潮起伏,腦海中崇麗的宮闕,寸瓦尺磚皆蕩然無存,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在場之人萬般滋味湧上心頭。
幾乎是僅有片刻的停頓,赫連鐵樹便語氣沉斷道: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這簡單的八個字從赫連鐵樹口中吞吐而出,直接令在場眾人的臉色為之一變。
愚笨之人,只當這首詞章三言兩語,醒目警心,真可謂振聾發聵,有若金石擲地一般,心中不明覺厲,大受震撼。
而一些聰慧之人,則想到了赫連鐵樹之前的鋪墊,一個個頓時嚇得冷汗直流,偷偷向官家看去,見對方臉色陰沉後,果斷把頭壓得更低了。
赫連鐵樹,不,或者應該說是慕容復,這一手不可謂不絕。
他先是讓赫連鐵樹稱讚東京的盛世繁華,之後更是意有所指地提起邊塞和潼關兩地。
起初,哲宗皇帝和大宋官員自是不解其意,但當他這首詞章一出後,其中的諷刺意味便再明顯不過。
詞中以潼關的雄偉險要和長安萬間宮闕隨著時間的湮滅形成鮮明對比。
而他刻意提起邊塞和汴梁東京兩地,一邊是百姓苦難,流離失所,一邊是繁華昌盛,人間喜象,無疑是引人發省。
加上哲宗皇帝欲意攻取青唐,再起戰事,這首詞章更是像一把利劍,直刺他的胸膛一般。
其實慕容復知道,這首詞章本不該出自西夏人之口,畢竟這些年來,幾乎都是西夏無端挑釁大宋,才導致兩國兵戎相見,民不聊生。
但他實在看不慣趙煦的嘴臉,才借這首散曲來諷刺對方。
看著趙煦此刻的臉色,慕容復心裡自是說不出的暢快。
不過,畫舫中的氣氛卻忽然變得有些微妙起來,哪怕是赫連鐵樹也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宋廷大臣更是一個個惴惴不安地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趙煦努力地想平復心情,就在他要說些什麼的時候,忽聽得畫舫外的殿前司怒喝道:“什麼人!”
跟著,便是一道慘叫聲響起。
“保護上位!”
不知人群中誰喊了一句,一眾大臣紛紛將趙煦護在身後,警惕地看向四周。
慕容復當即往李清照所在的位置靠近了幾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