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意味深長掃他一眼.
也不怪孫策如此討厭袁術,實在是此人太可惡了.
其一,袁術不願見孫策自立,推辭歸還舊部.
就因為孫堅在戰死之前名義上歸屬袁術,因此在孫堅死後,袁術便收編了他生前的部下,在孫策埋葬亡父安頓家人後,便去向袁術討還父親舊部,袁術見過孫策後,覺得孫策是個人才,不願意放孫策走,更不想見到他自立,於是推辭不斷,不想把孫堅舊部交還,顯然是想留下孫策和孫堅舊部為己所用.
其二,袁術賞罰不公,多次言而無信.
袁術欣賞孫策的勇猛善戰,多次任用他攻打周邊地區,戰前數次許諾給孫策的官職最後卻都反口,一開始,袁術許諾孫策為九江太守,回頭卻讓自己的親信陳紀擔任,還有一次,袁術派孫策攻打廬江太守陸康,還說只要他擊敗陸康,就讓他做廬江太守,結果孫策打下來了後,袁術卻讓自己的老部下劉勳做太守.
袁術言而無信的同時還任人唯親,如此賞罰不公,讓孫策如何能忍?心中當然不想再受這種氣.
其三,十八路諸侯討董時,孫堅主動請願為先鋒為大軍開路,袁術管理後勤,卻多次剋扣孫堅的糧草,害得孫堅大敗而歸的同時痛失愛將.
明明在這時候,孫堅便隸屬於袁術,但袁術卻不斷在暗中使袢子,在孫堅死後又不要皮面收編孫堅的舊部,另一層面上屬於霸著孫策父親遺物不歸還,甚至強迫孫策給自己打工.
周瑜(字公瑾):\"(多次承諾多次戲耍多次隱忍,伯符想必等這日等很久了.)\"
周瑜心裡十分清楚,孫策不是隱忍不發的性格.
孫策對待不滿他的江東世家從不心慈手軟,能用武力解決的事他從不拐彎抹角,孫策的母親吳夫人較為清醒,一直致力於緩和孫策與江東土著的關係,改變他一味殺戮的政策.
周瑜(字公瑾):\"伯符,如今九州雖被群雄割據,可漢帝仍存,袁術挑起當皇帝的首例,成為眾矢之是他無法逃脫的宿命.\"
周瑜(字公瑾):\"與袁術相比,曹孟德就是個聰明人,他明明早就大權在握卻一直以臣子自居,因為他看得長遠,皇帝這個稱號只能是玩火自焚而已.\"
孫策(字伯符):\"公瑾說的在理,曹孟德此人當為真豪傑.\"
孫策口中讚歎不已,對於曹操他心中是欽佩的.
周瑜(字公瑾):\"這倒是不假,只是曹孟德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董卓尚且未知.\"
周瑜(字公瑾):\"(輕笑)但不論曹孟德心中想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對付袁術一事上他都會顯得比我等更為急切,否則他費勁心思把小皇帝迎到他的地盤將毫無意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