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字伯符):\"公瑾,能者多勞!\"
面對周瑜的譴責,孫策一回生二回熟如今已經可以做到臉不紅心不跳了.
孫策(字伯符):\"唉,公瑾果真懂我,除了這石猴求仙,我覺得同歸于禁也挺有意思,曹操這人居然不死板這般有趣,不錯不錯.\"
孫策(字伯符):\"但比起以上二者,這段話,讓我感覺熱血沸騰!\"
周瑜順著孫策所指看過去.
上面的內容寫道:
少年生來就不平庸,三尺赤誠劍,策馬踏長空,與朝陽並升起,同月色共消融,任世俗荒誕洶湧,他自持好夢,不懼歲月狂風,不與汙濁一同,哪怕跌入凡塵之中,還得問你一句,腹中既有春意動,何處不能起驚鴻.
孫策(字伯符):\"何處不能起驚鴻!\"
孫策(字伯符):\"公瑾當初我的心願是讓這亂世有我們一席之地.\"
周瑜(字公瑾):\"嗯,想到要割捨北方從此居於南方我還猶豫了許久.\"
聞言,孫策的思緒回到了最初認識周公瑾的時候.
父親兵討董卓時,徙家於舒,自己與周瑜因此結識,都是心懷大志於是情趣相投,周瑜把家裡的一部分住宅讓給自己,還經常以財力對自己進行幫助.
周瑜出身世家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他的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
自己得到了周瑜的幫助,使得孫氏與士大夫之間的關係邁進一大步.
自己當初率軍入歷陽之時,正值周瑜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於是自己便提筆寫信寄給周瑜.
收到信後,周瑜果真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自己,因此自己才能進入曲阿,逼走劉繇,成就了大事.
不久,袁術讓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去了壽春.
袁術賞識周瑜的才幹,想任命他擔任手下的將領,但周公瑾是誰,他對袁術的目光短淺、驕橫無知,十分鄙視,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袁術只得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過了不久公瑾從居巢回到吳郡,投奔了自己,甚至順帶拐回來魯肅.
孫策(字伯符):\"公瑾,論功酬德那麼多次,但我一直覺得,我給你的那些賞賜,遠遠回報不了你多次在關鍵時刻給予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