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立即和秦淮茹分手

第106章 計程車司機高大尚

四九城友依賓館...七十年代左右,這裡只是負責接待來自國外的貴賓,八十年代之後,這裡才開始正式對外開放,何雨柱坐著一輛計程車來到了友依賓館。

要知道八十年代,四九城已經有計程車了,其實很早也有計程車,但很少,基本都服務於外賓什麼的,普通人用不起。

一直到80年代初,打車都得去租車點兒叫車,動不動的人家還要外匯券,要不然就得給點兒好處。

好在何雨柱家四合院旁邊的大雜院有個退伍的汽車兵,在首汽開出租,賺錢可多了。

開的是皇冠,每公里不是8毛就是1塊,這樣的價格,一般的工人一天的工資如果打出租的話,去時候估計夠,回來的半道上肯定就給轟下來了。

何雨柱則是無所謂,只要需要計程車的時候,就去給汽車兵掛個電話,計程車很快就到了。

何雨柱時不時給香菸,酒什麼東西,那位汽車兵也是隨叫隨到。

有人一定詫異,為什麼叫車還要給計程車司機東西,不是計程車司機應該感謝你給自己生意嗎?

事實上,八十年代的計程車司機,這車還不是自己的,你要知道,汽車在80年代可是奢侈品,那時我國的汽車主要靠海外購入,一輛普通的汽車在運送的路上經過關稅海稅在利潤上更是翻倍增長。

在當時一輛普通的汽車就要2.5萬元,按照80年代人們的工資來計算,一位普通的工人需要不吃不喝工作40年才能買起一輛汽車。

所以計程車是公司的,這些開計程車的人都是打工的,但是即使這樣,這些人也一定是經過重重篩選的優秀人才,畢竟不是誰都能開好計程車的。

在當時計程車司機的月薪都是500元起步,在80年代的500元那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甚至很多人奮鬥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存到500元。

所以在80年代,計程車司機是最吃香的職業,如果誰能當上計程車司機,那就是非常光榮的事情。

這是計程車司機風光的開始,等到了1988年,計程車行業實行了半包制。

原本開計程車的司機都是按月發放薪資,在實行半包制之後,司機可以憑藉搭載顧客的人數自行掌握薪資的半數。

等於說計程車司機不再拿固定的死工資而是在工資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份利潤。

因此在80年代,做計程車司機是一項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個職業也被稱為80年代大家公認的鐵飯碗。

隨後的九十年代,京城有一道風景:無論大街還是小巷,到處跑著一種頭頂“出租”字樣的黃色麵包車,老百姓親切地稱呼它們“面的”或者“小面”。

隨後幾年,“面的”幾乎搶了所有計程車的風頭,那叫一個火!

出門打車,“面的”是首選。

昔日,普通市民只有在去機場、送急救病人上醫院、帶老人出門和結婚迎親等特殊情況下才會選擇計程車,但“面的”的出現,改變了普通市民的出行用車觀念。

“打的”不再需要“充足”的理由,逛公園、上醫院、探親訪友、去劇場影院、從商店買了“大件”回家,甚至上下班,都有可能在路邊招一下手,讓“面的”代步。

媒體記者採訪“面的”司機時,聽到最多的就是他們的“訴苦”:“一天拉十幾二十來撥客人,連飯都沒法正經吃。”這火爆的生意令“面的”司機月收入猛增,一般都在2000元至3500元之間,相當於那會兒四九城平均工資的10倍左右,很多“白領”都望塵莫及。

上世紀90年代初,“面的”的價格是每公里1元,和其他起價至少12元的計程車相比便宜不少。有位經常出門辦事的外企員工舉了個例子:從王府井到三元橋,打輛“面的”花10元就行。

換作其它計程車,一上車基本價12塊(只是4公里的價錢),跑起來1公里兩塊,等人另計價。萬一碰上堵車,就得乾瞪眼瞅著計價器蹦字。而“面的”起價才10塊錢,一氣兒能跑10公里不跳字,在城裡轉悠,10塊錢也就夠了。

可惜的時候,1996年,京城出租汽車公司掀起了一股換車熱。那一年,計程車企業以平均每月1000輛的速度,將車況漸衰的“面的”淘汰,絕大部分更新為“夏利”。

一年中,四九城更新了1萬多輛“面的”。曾經輝煌一時的“面的”開始走下坡路。

其實,開“夏利”與開“小面”的收入差不多,但“夏利”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公里費價格又相對較高,開著舒服,掙錢不少。相比之下,“小面”的舒適性要差一些,掙同樣的錢卻需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勞動強度也大得多。所以,不少司機改弦更張換車了。

而再過幾年夏利也不行了,競爭太多了,計程車這個職業就不再那麼的高大尚了。

.............................

車子停下,前面就是友依賓館,這裡來來往往的車子太多了,還有很多的人,這些人有西裝革履的,也有穿著布鞋的,反正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

有人問,這些人是做什麼的?

回答:這些人都是做生意的,現在開放了,幾乎人人都開始做生意的,現在這個市場叫賣方市場,只要你有貨就不愁賣。

你要是在八十年代,可以做以下幾個生意:

生意1:倒賣二手電器

80年代,國內家電市場剛剛起步,許多家庭還沒有電器。因此,有人從城市裡收購舊電器,然後運到農村以低價銷售。由於需求巨大,往往一車電器就能賺取數千元的利潤。

生意2:辦廠生產服裝

當時,人們對穿著的要求開始提高。一些有眼光的人開始設計、生產自己的服裝。他們不僅在工廠生產,還在自己的家中製作。由於市場大,加上競爭少,往往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生意3:開小餐館

在80年代,開一家小餐館是賺錢的好方法。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到外面吃飯。一些人抓住了這個機會,開起了小餐館。由於成本低、市場需求大,往往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生意4:擺攤賣水果

在80年代,水果市場剛剛興起。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人抓住了這個機會,擺攤賣起了水果。由於市場需求大、成本低,往往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