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許在他達到LV10以後,就知道該如何達到LV11了。
畢竟他有大國良師命格,一天漲一年知識點,可以永遠進步下去!
……
接下來。
心情大好的李舟,開啟了自己的鬥音直播間。
他的直播間標題,名為《今天隨便聊聊家常——重生之我在金陵大學當副教授!》
直播間剛剛開通。
立刻就有數百名粉絲,點了進來。
同時,興許如今這個時代,還沒有人取這個帶有“重生”的標題。
不少刷到的吃瓜群眾,也好奇的點進直播間。
實時彈幕上。
“哇,今天李老師這麼早就開播啦!”
“天吶!27歲的副教授,主播太強了吧?”
“重生之我在金陵大學當副教授?直播間標題還能這麼起?”
“主播有點東西啊!關注了!”
“李老師,不!李教授,今天怎麼有空和我們聊聊家常啊?”
“……”
李舟看著彈幕,笑著道:“這兩天我的職稱,從金陵大學醫學院講師,晉升至副教授。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
這不,我第一時間就向大家彙報這一訊息。”
話音落下。
直播間網友,分成兩派。
一派是老粉絲,紛紛發言表示恭喜。
一派是新來的,不太瞭解李舟這個人。
很快,在老粉絲的科普下。
新來的網友,都明白了李舟的情況,驚呼這是超級大佬!
27歲的燕京協和醫學院雙料博士。
27歲的金陵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5篇《新瑛格蘭醫學雜誌》論文,11篇《柳葉刀》論文。
如此光鮮亮麗的履歷,令無數新粉驚的目瞪口呆。
主播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學霸啊!
接下來。
李舟不斷和粉絲們閒聊,聊聊醫學,聊聊藥學,聊聊醫學論文該怎麼寫,或者聊聊醫學生和藥學生的發展路徑。
若是網友們有什麼問題。
李舟也會給他們答疑解惑。
這時,有網友問道:“李教授,你能和大家科普一下‘科研頭銜’,也就是所謂的‘帽子’嗎?”
“當然可以!”
李舟點頭道:“學術大咖廣義上的科研頭銜有16個,從低到高,分別是夏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博士後創新人才計劃、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海外優青、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萬人計劃、海外高層次引才計劃、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國家工程師獎、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
當然,我們常說的‘帽子’,就是‘大四青’和‘小四青’。
大四青,就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萬人計劃、海外高層次引才計劃。
小四青,就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海外優青。
其實現在國家的趨勢,是破除大四青和小四青的‘帽子化’傾向,迴歸專案本質,旨在強調這些專案是科研資助專案,減少學術圈的浮躁風氣,讓科研人員更加專注於基礎研究和創新工作。
現階段,學術界對‘帽子’過度追捧。
但我認為,以後這種現象會少很多。”
李舟並沒有誇誇其談。
2025年,國家將傑青專案改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A類,將優青專案改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B類,原青年科學基金專案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C類。
這種舉措,是為了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專案改革,確保人才專案健康發展,切實起到激勵人才成長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異化使用現象,避免因“頭銜效應”帶來的功利化傾向,使研究資助的定位更加明確,評審和資助機制更加規範化。
同時,國家還啟動科研生態建設長期戰略,進一步推動“破五唯”(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深化。
至於李舟本人。
隨著醫學等級晉升為LV9。
他已經有種不在三界外,跳出五行中的即視感。
想比起各種亂七八糟的科研“帽子”。
李舟現在的目標,只有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