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最先想到的就是網購,未來的十幾年當中網購的風潮興起,快速催生出了一系列行業的發展,傳統的零售業直接從神壇跌落,曾經人滿為患的商場直接變得空無一人。
雖然羅明是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待未來的發展,但讓他現在整出一個網購的網站和配套的快遞服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羅明打算用一個折中的辦法,先開展一個小型的網購網站在小範圍內傳播,然後利用點線成面的道理,農村圍剿城市最終達到想要實現的目標。
而這個小範圍的傳播他就選在了大學生群體當中,拿大學生群體先來刷刷經驗,等到等級提升以後在出新手村廝殺。
這件事對於別人來說恐怕很難,甚至都沒法做到,但對於現在的羅明來說輕而易舉。
他現在的維信網站幾乎津城大學已經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人註冊,加上週邊商家打廣告的加入。
津城大學周邊這個群體現在都和他有關係,他要做的就是整合這個群體。
目前網站打廣告吸引大學生到店消費,轉化效率態度,羅明要做的就是大學生和商戶的中間人,推出網購模式將廣告轉化為網購,做大學生群體和商戶的中間人。
在校學生首先是看到網站然後再去商鋪,網站作為一個載體連線大學生群體和商戶無形之間的距離還是有的。
而網購則是直接把商戶在網站上面推給了出來,只要瀏覽網站就可以直接購買東西,將人和線下的距離拉近,這就是網購的成功之處。
未來網購,外賣的快速發展都是這個到底,我只要動動手下單東西就送到手中,跟去商場裡面購買和出去吃飯那個方便?
當然是送到手中方便了!
大學生只要待在宿舍當中就有人把東西送到你手中,這件事現在想絕對是很瘋狂的事情,你想下午喝喜夢的奶茶,那麼開啟網站下單,下午兩點的時候就有人給你講奶茶送上門。
其次便是商戶這邊,雖然在網站上面打廣告的商戶已經有三十多家也只是周邊商戶很小的一部分,更多商戶在得知網站廣告的費用後都是望而卻步。
擺在商戶眼前的問題是,廣告費用也是一向開支,一些體量小的商戶沒辦法承擔這部分費用,他們的產能也在擺著這裡。
我只是一個賣炒餅的,就算我咬牙打廣告吸引來人以後,我也只能一鍋一鍋的炒,說白了我能幹的只有這麼多。
但是假設我早上知道有十個人要在十一點時候吃炒餅,那麼我可以在十點半的時候就開始做炒餅,那麼這十個人就可以同時在十一點吃到。
說白了網購的推出,網站是作為一個平臺統一收集顧客和商戶的資訊,將二者之間的距離拉近,還能夠有效的來調控商品,大概沒有人會拒絕這點吧?
羅明將網購網站的設想寫成了一份企劃書發給了賀如心,接下來的重點就是開始開發網購網站,順帶將原有的網站推向津城的其他大學當中,將維信的旗幟差遍每個津城大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