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不希望累著女兒,到了中午之後,就帶著兒子孫子們回家吃飯。
當李老漢在家裡吃到雞蛋糕的時候,非常震驚,他閨女真是出息了,居然比縣城什錦齋的糕點還好吃。
李大嫂稱讚,“爹,咱們家小月妹妹把腦子用在了正事兒,就是聰明。”
小姑子一直有小聰明,但大多都是算計孃家的,正事兒不多。
李大哥聽到老婆說妹妹,出聲提醒,“少說兩句,小妹還是不錯的,做成的雞蛋糕,給咱們家一大半。”
李大嫂笑著點頭,“嗯,以後不說了。爹,您吃。”
“你們也吃。”李老漢笑了,“真沒想到那些煤粉能這麼賺錢,估計以後鎮子上家家戶戶都用爐子和蜂窩煤。”
李大哥一聽這話,眼睛一亮,“爹,您說對了。真的比燒柴火好很多,省事方便。等鎮子上賣完,咱們就去縣城賣爐子和蜂窩煤。”
“不急,慢慢來。”李老漢笑笑,“等小月帶著長歡去公孫府上拜訪之後,再慢慢拓展縣城的生意。”
李老漢真心為女兒高興。
下午,劉長福跟舅舅趕著兩輛牛車,去鎮子上送貨,一個下午來回三趟。
李小月跟李老漢一起去周老頭那邊,訂二百套爐子配件。
“爹,要不咱們合夥做生意吧?我覺得只給哥哥和侄子們工錢有點少。”李小月見孃家人盡心盡力,忍不住多回報孃家。
李老漢擺手,態度堅決,“不行,這可是你家獨門的生意,李家不摻和。一天一個人給五十文錢,工錢很高。你想孝敬我,跟生意是兩碼事,別混為一談。”
李小月搖頭失笑,“哎,就知道您不要,那這次蜂窩煤的生意就不帶你們了,下次,我想到好點子,咱們合股,幹一場大的。”
“行!”李老漢這一次沒有拒絕,“要幫忙,儘管說。”
李小月眼睛一亮,想到了棉花種子不多,今年收穫的棉花也不多,但邊疆靠近遊牧民族,別的不多,就是羊毛多。
雖然現在春末,但西北進入冬天早,至多五個月,天就開始冷了。
保暖迫在眉睫,同樣也是一門好生意。
“爹,能夠我弄一口袋羊毛嗎?”李小月想到了用羊毛紡線,做成毛線衣。
前世有個同學家鄉在草原,家裡開了一家手工羊毛作坊,用古法處理羊毛到最後做成毛紡織品,她都記住了。
可能這是她的穿越金手指,那些東西在她腦海裡非常清晰,就連一些工具,她也能畫出來。
“行!”李老漢問都不問一句,直接就答應了,“我這幾天就給你弄來!”
“哎喲,爹,這次怎麼不問了?”李小月側頭,看向老父親。
老父親嘿嘿笑笑,“不問了,我人老了,跟不上你們年輕人,給你打下手,好好幹,還等著你帶我發財呢!”
李小月笑道:“多謝爹爹信任我。”
“對了,給公孫家的禮品,至少需要四樣,你準備好了嗎?”李老漢問,後天就是去公孫家的日子,他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