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白瓷碗,那可都是用來補彩的上好‘原材料’哇!
想明白這點,陳睿和老楊立刻就假裝幫忙,湊到了那堆瓷器的前面。
倆人伸手幫忙,把那些碗接過來,一一鋪平在地上。
這些白瓷碗,一上手陳睿就知道自己之前猜的沒錯。
這應該就是當年外銷的饒州白瓷了,其實就是景德鎮白瓷。
這種白瓷碗,也是當年出土瓷器裡的基礎款。
當年景德鎮就曾經大量燒製這種白瓷碗,而這種白瓷碗有三種用途。
一種是送到羊城,在那裡會按照外國客商的要求,重新施釉,畫上老外喜歡的畫片。
然後重新在燒製一遍,做成老外最喜歡的出口瓷。
另外一種用途,就是直接出口,到國外賣給那些中下階層的普通百姓。
第三種用途,賣到當時歐洲的瓷都,比如德累斯頓,或者陰國的一些瓷器加工廠。
在這裡,在重新施釉,上彩,甚至鑲嵌上金邊,或者補上金貼片等等。
完全按照歐洲的喜好,在重新加工一遍,然後在銷售。
所以當時這種白瓷,也是最受外商歡迎,也是外銷量最大的瓷器之一。
這會兒,陳睿伸手掂了掂這些瓷碗。
一個個直徑都能有二十多公分,瓷胎都非常薄。
雖然在海面下浸泡了上百年,但是用手指輕輕叩擊,依舊能聽到清脆的回聲。
這就是當時最典型的饒州外銷瓷,而且品相最好的那種。
這樣一摞,大概能有二十隻。
這會兒,攏共就已經從船艙裡清理出來的差不多二十多摞。
不過這裡面也是有好有壞,品相好的,也就那麼幾摞。
其他的大部分,都有破損。
即便是有些沒有破損的,也有些上面長滿了藤壺,非常難以清理。
這會兒那些專家們,可是嘴都樂歪了。
雖然這些只是普通的白瓷碗,但如果拿到市面上,那一隻也能賣個幾百,到幾千美元不等呢。
大概花了半個多小時的功夫,他們就清理出來的上百隻的白瓷碗,和盤子。
除了這些之外,還從船艙裡清理出來一些漆器,還有絲綢。
這些器物也是當年,明朝典型的外銷產品。
不過這些東西,儲存的就不如這些瓷器和麼好了。
都已經泡爛的差不多了……
就在大家為這些破敗的藏品感到可惜的時候。
突然船艙裡又傳來一陣驚呼之聲。
陳睿和老楊趕緊湊到了甲板前,這時幾個帶著頭燈的考古專家,從船艙裡跑了出來。
因為甲板非常溼滑,甚至這傢伙在艙門口被滑倒摔了一跤,這傢伙也顧不上。
“老闆,好東西,有好東西啊……”
這傢伙從地上爬起來就大聲喊道。
原本站在遠處,看著這邊的黃美堂,陳水,和三井亮等幾個人,一聽這話,立刻就湊了過來。
“哦?發現了什麼?”
黃美堂急切的問道。
那個專家回頭望船艙裡面,看了一眼。
這會兒有兩個人,正小心翼翼的把一個箱子往外搬出來。
這個箱子一看就是當年的老箱子,雖然外面被泡的不太成樣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