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周宇正在工作,他突然接到袁可慶的電話。
星火科技已經有完善的網上業務申請批覆流程,袁可慶能打來電話,一定是遇到突發事情來不及走流程。
“袁經理,是工廠那裡又出現問題了嗎?”周宇接通電話詢問道。
“周總,這次和工廠無關,是央視突然發來採訪請求,想要採訪石墨烯晶片生產製造流程。
他們想盡快獲得採訪許可,請問是否答應央視的採訪請求。”袁可慶彙報道。
“這個是好事,央視能宣傳我們晶片,新聞的權威性加上央視這個平臺的廣告效果,那比我們打廣告強多了。
但要記住,生產線的簡單流程,可以讓記者進行拍攝。
但一些需要保密的東西,一定不能讓他們拍攝,比如刻蝕機內部結構和它對晶片編碼的程式。
採訪之前你應該和記者說清楚,如果央視不同意,我們公司就不接受採訪。”周宇想了想,重點交代道。
“請周總放心,我會詳細檢查記者的拍攝錄影和隨身智慧裝置,一定不會讓保密技術外洩。”袁可慶立刻保證道。
周宇剛撂下電話,王劍就走進來彙報道:“周總,央視面對面欄目組邀約對你和田開院士進行專訪。
採訪時間定在今天上午10點,如果您答應採訪邀請,我就回復央視的邀請。”
周宇聽到這個訊息,他就明白過來,這是國家要對石墨烯晶片進行重點宣傳。
“請問田開院士是否有時間,他空閒我們才能答應採訪。”周宇吩咐道。
他很快等到田開院士的回覆,他與田院士一起趕往央視大廈錄製節目。
央視新聞聯播在報道完國家大事,開播第17分鐘主持人突然說道:“晶片是資訊產業的基石,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命脈。
在政府的高度關注下,星火科技研製成功高效能石墨烯晶片,已經開始量產。”
鏡頭立刻切換到前方的採訪影片,記者來到一個大型的工業園,走進看似很平常的工廠。
“我是央視記者李文,這裡是燕京dx區高科技產業園星火科技晶片工廠,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石墨烯晶片,就是在這裡生產出來。”
隨後鏡頭切換到石墨烯晶片生產線上,拍攝從石墨粉末加工成石墨烯晶片的全過程。
黝黑的石墨粉末進入到反應爐中,很快工程師抽出工整的石墨烯晶片,它又被送往刻蝕機中,刻蝕出半成品石墨烯晶片,最後被封裝成正式的晶片。
晶片被刻蝕完成時,鏡頭切換記者採訪袁可慶的畫面。
記者詢問道:“我看到石墨烯晶片從刻蝕機出來時,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塊,它們都是同一種晶片嗎?”
袁可慶趁機宣傳道:“同一種晶片的大小都是相同,我們工廠誤差不超過10微米,這些當然是不同功能的晶片。
我們生產的這一批晶片,是給華為公司通訊晶片流片,他們需要的晶片量少,各種不同的晶片一次就能加工出來。”
央視記者李文繼續問道:“我觀察你們的石墨烯晶片生產線,它和常規的晶片生產線不同,請問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袁可慶立刻回答道:“石墨烯晶片是屬於碳基晶片,現在的其他晶片都是屬於矽基晶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