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漢陽造”清脆的槍響,劉浪覺得很親切。
七十年後的爺爺可沒少拿出這種槍衝他顯擺,那支歷經了九十年風雨的老槍可載著幾十名鬼子的冤魂。
民國時期國民軍隊所使用的輕武器,除了1935年以後開始裝備的中正式步槍,“漢陽造”算是裝備最多的步槍了。
之所以叫“漢陽造”,是因為這種清政府引進德國1888式步槍的技術,漢陽兵工廠1896年開始仿製的,製造的時間從1896年一直到1944年,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該步槍一直在生產並一直被使用。
不是說這種步槍的效能有多好,而是,這種步槍的構造簡單,效能也還不錯,雖比不上日軍所使用的三八大蓋也比不上仿造德國毛瑟1924年式步槍的中正式,但造價低廉。
日後紅色部隊在日軍佔領區的敵後武工隊,幾乎清一色的“漢陽造”,所有繳獲的三八大蓋這種“高精端”武器都被調往精銳部隊,可就是這種射程遠遜於三八大蓋的老爺槍卻斃傷了高達數十萬名鬼子。
決定戰爭走向的,永遠是手持武器的戰士,而不是武器本身。
就如同現在,決定命運的,是士兵自己。
每一組考核完畢,都會有士兵將寫有編號的靶紙拿下來送到對應的射擊位上請士兵過目並按上手印予以確認。
整整三個小時過去,所有47組共940名士兵的射擊考核才終於完成。
百米靜態胸靶難度並不高,但想槍槍中靶甚至還能打出九環十環,也不是那般容易的事,尤其是對這些平時射擊訓練就少計程車兵們來說。
其實,考核結果並不算是令人很滿意,不說最壞的,就算是那些排名前五十的,五槍下來,環數也多在三十環左右,也就是幾個排名最高的打出了四十五環左右的成績。
這些,劉浪早有預料,尤其是看到趙二狗聽說要拿近一萬發子彈出來搞這個考核之後那心疼的直抽抽的臉。當聽趙二狗說,他參加十九路軍一年,如果不是打仗,他打出去的子彈絕不會超過五發,劉浪就對歷史上的這些和日寇抗了整整十四年的先輩們由衷的欽佩。
同期的日軍,每人每月實彈射擊的訓練量可是200發,一邊拿用喂子彈式的訓練,而另一邊卻用聽響來訓練,如此的不對稱,卻依舊沒有停止抵抗,這種意志就已經超越劉浪在原先時空的想象。
至於說五年後長期在敵後抵抗被稱之為“三槍八路”的紅色部隊,據說是三發子彈用於伏擊,還有兩發留在槍膛裡等著白刃戰的時候佔便宜,雖說有些惡搞,但那種幾乎是拿著燒火棍和日寇拼命的精神,讓劉浪真的只能是高山而仰止。
不過,他來了,這個世界自然會有不同。至少,劉浪不會讓自己計程車兵餓著肚子扛著空槍上戰場。
所以,那怕面對61師毛師長獅子大張口的要價,劉浪也毫不猶豫的甩出一千大洋,換了一萬發子彈供應這次實彈考核。
他就是要在潛移默化中讓自己計程車兵明白,裝備不算什麼,錢也不算什麼,他需要的,就是日後能保家衛國的戰士,精銳戰士。
不過這其中也有讓劉浪稍顯欣慰的,至少,他對自己臨時做出的讓出四十個名額就很滿意。在跑步考核中落敗計程車兵這次很爭氣,被各自連隊推薦出來計程車兵除了有三人排名200名開外,其餘三十七人的射術都屬於極為不錯的級別,共有二十人人躋身前一百,十人躋身前五十,甚至還有三個排名在前十,都打出了四十多環的好成績。
訓練量如此低,都能打出這麼高的環數,劉浪可以幻想一下他拿出山一樣子彈喂他們手裡的槍的時候,他們會給自己怎樣的驚喜,或者是五年後的日本鬼子碰到這樣一群神槍手的時候會受到怎樣的驚嚇。劉浪很期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