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顧客圍著傢俱,或蹲或站,仔細檢查著榫卯是否結實,敲擊著木板聽聲音,與穿著藏藍工作服的店員低聲討價還價。
偶爾有人成交,便會有店員吆喝著同伴,用粗麻繩小心地將笨重的傢俱捆紮起來。
舊衣物部在右側靠牆的位置。
褪色的呢子大衣、洗得發白但熨燙平整的毛料中山裝、厚重的棉襖、打著細密補丁的卡其布工裝、花布棉襖、甚至還有幾件儲存尚好的旗袍。
儘管這幾件旗袍大機率賣不出去,但這是小將們的成果,肯定不能浪費。
這些衣物,分門別類地掛在長長的金屬橫杆上,或者迭放在玻璃櫃臺裡,品相明顯比外面地攤上的好上許多。
幾個婦女圍在一件深藍色的派力司料子中山裝前,仔細翻看著領口、袖口和腋下的磨損程度,低聲議論著價格。
一個穿著洗得發白工裝的中年男人,猶豫地摩挲著一件厚實的軍用棉大衣的領子,似乎在衡量它的保暖性與價格。
舊書籍文具及雜項部,擺放在角落。
幾個高高的書架塞滿了泛黃的書籍,大多是舊課本、技術手冊、過期的《紅旗》雜誌和《人民畫報》,也有一些封面殘破的小說和捲了邊的連環畫。
幾個戴著眼鏡、知識分子模樣的人,在書架前專注地翻閱著。
旁邊的玻璃櫃臺裡,擺放著舊鋼筆、舊墨水、舊算盤、舊唱片,甚至還有一些缺了口的搪瓷盆、掉了瓷的搪瓷缸、外殼癟了的舊暖水瓶,上面貼著小小的“處理品”標籤。
最熱鬧、人氣最旺的,無疑是位於商店三樓中央核心區域的“三轉一響”部。
這裡用一圈長長的玻璃櫃臺圍起來,裡面陳列的,是這年頭普通家庭夢寐以求的幾大件:腳踏車、縫紉機、收音機,以及陽光明此行的目標——手錶。
櫃檯擦得鋥亮,但仔細看,有些邊角處還有細微的磕碰或膠布粘過的痕跡,顯然是恢復營業後重新啟用的舊物。
櫃檯後穿著整潔藍布工作服、戴著套袖的店員們忙得不可開交。
陽光明深吸一口這混合著特有的時代塵埃的空氣,目標明確地朝著鐘錶櫃檯走去。
鐘錶櫃檯是“三轉一響”區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玻璃櫃臺下,鋪著墨綠色的絲絨布,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手錶。
數量最多、佔據主流位置的,自然是國產表。
經典的“魔都牌”a581、a611、1120等型號,銀白色或金色的圓形錶殼,簡潔樸素的白色或香檳色錶盤,大三針,下方是醒目的“魔都”二字和拼音。
它們成色不一,有的錶殼光亮如新,有的邊緣已磨損露出銅胎;錶蒙子有的通透,有的帶著細密的劃痕;鋼連結串列帶有的銀亮,有的已經發暗發黑。
除了魔都牌,還有忝津的“東風”(即後來的海鷗)、清島的“金錨”、楠京的“鐘山”、以及“寶石花”、“鑽石”等品牌,價格從二三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在這些國貨的包圍中,幾塊品相上乘的進口表顯得尤為突出,像沙礫中的珍珠。
一塊銀色精鋼錶殼的瑞士“梅花”表,陽光明看著像是307-345空霸型,白色錶盤上有著細膩的放射紋,搭配簡潔的條形刻度,顯得優雅大氣。
旁邊是一塊略顯厚重的瑞士“英納格”自動錶,金色表圈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