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這邊行動更迅捷。
晚上回去,他就給冰箱中的兩罐奶粉更換了合適的包裝。
第二天上班,他趁著只有周炳生在時,悄悄遞了過去,只說“託人弄到的,先給孩子吃著”。
周炳生摸著那沉甸甸的玻璃罐子,看著陽光明平靜的眼神,千言萬語堵在喉嚨口,最終只化作一聲重重的、帶著哽咽的“謝謝!”
韓鳴謙也沒食言。
他親自跑了趟廠工會,工會主席聽說情況後非常重視,特批了五塊錢的困難補助,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並從工會互助金裡臨時調劑出了一斤奶粉票。
韓鳴謙還發動了廠辦其他科室。
宣傳科的幹事小劉,貢獻出了自家孩子穿小了的幾件柔軟棉布舊衣,說是給周家小寶改改做尿布或小衣服極好。
短短三天時間!
當週炳生看著桌上堆起來的東西——張玉芹帶來的奶粉和零星票證、李衛東換來的兩斤奶粉票、陽光明拿來的兩罐沉甸甸的“無標識”奶粉、韓主任從工會爭取來的補助和奶粉票、宣傳科小劉送來的幾件舊棉布衣,心頭五味雜陳。
這些物資,加上家裡原有的定量牛奶,足夠周小寶吃上一個多月了!
後面的缺口雖然依然存在,但有了陽光明的承諾和大家持續的努力,希望就在前方。
周炳生摘下眼鏡,用粗糙的手指用力抹了抹發酸的眼角。
他拿起那隻用了多年、磕碰得坑坑窪窪的搪瓷茶缸,第一次覺得裡面寡淡的茶水,竟也帶著一絲回甘。
“謝謝……謝謝大家!”他聲音沙啞,對著辦公室裡的每一個人,深深地彎下了腰。
這個清高了一輩子的老知識分子,此刻彎下的腰背,承載的是沉甸甸的感激和溫暖。
看到這樣的周炳生,張玉芹的眼圈也紅了,笑著擺手:“周師傅,你講啥閒話!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就是一家人!有困難大家幫,應該的!”
李衛東看著周炳生真誠的感激和同事們投來的不再那麼疏離的目光,心裡那塊壓著的大石頭,終於鬆動了一些,臉上露出了許久不見的、帶著點釋然的笑容。
陽光明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也湧動著暖流。
他幫助了周師傅,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建立了一個看似合理、由同事“背書”的物資調劑渠道。
冰箱裡的資源,終於可以找到一個聽上去合理的藉口,可以少量的轉化為現實所需。
無論是即將開始的為東北兄姐調劑糧票,還是改善自家生活,都有了明面上的掩護和運作空間。
窗外,夕陽的餘暉給廠房的輪廓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
周炳生小心翼翼地將那些奶粉、奶粉票、補助款和舊衣物收好,動作輕柔得像對待珍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