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火紅年代,冰箱每日重新整理

第90章 89握緊機遇

那他李衛東這些年在這裡熬的資歷,寫的那些堆積如山的材料,熬過的無數個夜晚,都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嗎?

他知道自己徹底完了,上次那個無法洗刷的汙點,像一個醜陋的烙印,永遠打在了他職業生涯的脊樑上。

可看著近在咫尺、金光閃閃的機會被別人如此輕易地拿走,那嫉妒的毒火混合著巨大的屈辱,還是燒得他五臟俱焚,痛不欲生,喉嚨裡像堵了一塊燒紅的炭。

他甚至惡毒地祈盼,陽光明最好把稿子寫砸了,在趙廠長面前丟個大臉!

讓所有人都看看他不過如此!

可這念頭剛冒出來,就被更深的、冰冷的絕望徹底淹沒——就算陽光明寫砸了,這機會也永遠輪不到他李衛東了。

他就像一個被遺棄在戰場邊緣、佈滿裂痕、即將徹底風化的泥塑,只能死死地低著頭,將自己隔絕在這令人窒息的、名為“失敗”的濃重陰霾裡,等待著最後的崩塌。

陽光明和姆媽打了招呼,連夜加班。

資料室的燈光亮到深夜,像孤島上的燈塔。

日光燈管發出持續而低微的嗡鳴,混合著舊書報特有的、略帶潮氣的黴味,構成了這個封閉空間裡唯一的背景音。

陽光明全身心投入,如同潛入深海的礦工。

他面前是堆積如山的車間簡報、技術總結、生產報表、政策檔案,像一座座等待開掘的礦山。

他將周炳生緊急交代的要點、上級關於技術革新的最新指示精神,如同經緯線般交織起來。

然後,他像淘金者一樣,從那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精準地淘洗、提煉出紅星廠實實在在的革新成果——

細紗斷頭率從35降至32!

這不是冰冷的數字,背後關聯的是細紗車間工人摸索出的“皮輥保養三步法”和“巡迴路線最佳化”,是汗水浸潤的經驗凝結成的硬資料。

筒搖工序自動落紗裝置:從技術科提出構想,卻遭遇“土法上馬”的瓶頸,到“幹部、技術員、老工人”三結合小組合力攻堅,再到二車間成功試用並穩定執行,大幅提升了落紗效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他清晰地勾勒出這條艱難而踏實的攻關歷程!

鍋爐房老張的“回水餘熱利用”小閥門:一個不起眼的小改造,靈感來自老工人幾十年燒鍋爐的經驗和一次偶然的觀察。

就是這個小閥門,利用回水餘熱預熱冷水,一年竟為廠裡省下三百一十二噸煤!

讓這個“小智慧”,卻散發出“大效益”的光芒!

枯燥的數字被他賦予了生命和意義,技術的細節被梳理成清晰有力的脈絡。

周炳生臨行前那鄭重的叮囑言猶在耳,如同刻在心上:

“突出‘實’字!”——每個成績都要有根有據;

“資料必須夯實!”——經得起任何推敲;

“案例要有血有肉有溫度!”——讓聽者能看見工人的汗水和智慧;

“給趙廠長的東西,語言要平實,直來直去,開門見山!”——摒棄一切花架子,要的是硬邦邦的乾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