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武八年,太子臨朝,總攬朝政。
揚州,錢唐縣。
錢唐縣,始建於秦朝,
秦一統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新莽時期,錢唐縣一度改為泉亭縣,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
在此期間,錢唐縣的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巨石山至萬松青山修築了第一條海塘,由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內湖,名為錢唐湖。
李峻來到錢唐縣後,改錢唐縣為臨江郡,後廢郡為州,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錢唐。
之後,李峻命人清理了天竺僧人慧理在錢唐湖附近的寺產,同時又動用勞力對錢唐湖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與築堤,將這座原本自然形成的內湖變為了風景宜人之所。
“二郎,好好的天子不做,你跑到這裡瞎折騰什麼呀?”
運河的長堤上,太尉郭誦望著正在勞作的民工,不解地望向李峻。
“你懂個屁,這條運河要是建好,臨唐便可咽喉吳越,勢雄江海,以後這裡也會成為江南的富饒之地,能給華武提供數不盡的商稅。”
李峻扇了郭誦一巴掌,笑著繼續道:“再過幾年,這裡便會大變樣,咱們的那些老弟兄們都可以住過來。”
郭誦回頭望向山腳處的一大片園墅,點頭道:“二郎,這裡的確不錯,要不我也搬過來吧?”
李峻笑道:“再過段時間吧,你還得幫暄兒看好家。”
說著,李峻向身側的杜麟吩咐道:“老杜,你去告訴下面的人,給勞工再加一頓餐,別餓著肚子幹活。”
當下,杜麟雖然還跟在李峻的身邊,可他也身兼杭州刺史,統轄杭州的諸多事宜。
鳳凰城,皇家園墅。
“暄兒做得不錯,我也看過了那些奏章,諸事繁雜,正是有些難為暄兒了。”
風竹亭內,李峻喝了一口新制的春茶,感慨道:“若說咱們打天下難,可我覺得守天下更難,咱們是一路殺出了華武朝,暄兒卻要如履薄冰地守好華武,不易呀!”
郭誦點頭道:“二郎,暄兒真的很用心,他怕辜負了你的期望,也怕弄丟了這個得之不易的天下,每日都要忙到深夜。”
李峻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他太過小心了,那樣不好,會累壞自己,等你回去的時候,帶封書信給他。”
“治大國,若烹小鮮。”李峻站起身,走到竹亭內的書案處:“小心翼翼固然是好,可若是事必躬親,豈不要累死,那還要一干朝臣做什麼?”
不多時,李峻將一封寫好的書信遞給郭誦:“你把我的話告訴暄兒,君王視事而用人,要敢放權,也要敢用可信之人。”
郭誦收好書信,點頭道:“暄兒也在用人,畢竟還是年少了一些,慢慢來,他會是一個好帝王。”
李峻重新坐了下來,端起茶盞,望向郭誦:“我想調謝艾入京,讓他也來輔助暄兒,你回去後選個人接替謝艾。”
郭誦問道:“二郎,你覺得何人適合?”
李峻略做思忖,說道:“劉沈領鎮西將軍,他為人謹慎,又善用兵,是最佳人選。”
說著,李峻望著郭誦,問道:“郭槐不小了,你把他安排到哪裡去了?”
郭誦笑道:“他去梁州了,在郭方的手下為將,如今執掌成都郡。”
李峻笑道:“劉熙也在那裡,王瑚家的老二也在那裡,都聚到一起做什麼呀!”
郭誦笑道:“二郎,這可不是我安排的,是你兒子親自下的旨意,他現在到處安插人手,把太子府的人都派出去了。”
“哈哈.”李峻笑了起來,點頭道:“他們這些後輩還真有幾分咱們當年的風範,如此也好,就讓暄兒自己做主吧,你回去和他商量一下,讓他再調幾個人過去幫劉沈。”
郭誦喝了一口茶,撇嘴笑道:“二郎,我看咱們要被奪權啦!這群小子到處領兵,把咱們辛苦攢下的大武軍都給拐跑了。”
李峻笑著搖了搖頭:“你不讓他們奪權,他們就會成為一群無用的紈絝子弟,那樣更麻煩,咱們只需看住這群少年郎即可。”
“少年郎”說到此處,李峻心生感慨:“當初,咱們也是一群無所畏懼的少年郎,從中原打到西境,又從西境打回中原,二十幾年,咱們不再是少年郎啦!天下也應該是他們的了。”
時光打馬,歲月忽已晚。
不經意間,曾經的洛陽少年郎已然成為了過往,戎馬生涯加速了年華的不再,雖是丰采依舊,心卻慢慢沉澱出了年華的溝壑。
晚間,錢唐湖蕩起波瀾,十幾首畫舫搖曳在湖面上。
琴聲、笛聲、男人的徒歌、女人們的隨聲附和,以及爽朗的笑聲響起在錢唐湖上,惹得其他的船家紛紛挑燈探望。
夜色裡,畫舫上的燭影隨波逐流,如同繁星落銀河。
★★★
華武十年,太子李暄登基稱帝,年號永平。
經過四年多的治理,杭州的確變了樣子,人口的數量劇增,已達二十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另外,因為運河的暢通,杭州的商貿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迅速地發展了起來,更是成為了華武朝四大商港之一。
此時,杭州已是一副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的興旺景象,而且杭州向朝廷繳納的商稅高達50萬緡,已然成為了華武朝的錢袋子。
李暄稱帝后,太上皇李峻離開了杭州,前往建康。
之前,李峻為了弱化了晉建康的地位,將它該為了秣陵縣的舊稱,華武立朝後,又重新恢復了建康的名字。
在李峻離開杭州前,兒子永平帝李暄命人重建了建康城,這是他第一次違背了父親的意願,耗費人力物力為父親與幾位孃親建造了建康皇城。
李峻雖然訓斥了兒子,可心裡還是高興。
兒子沒有變,即便是成為了真正的天子,心性一如既往,這是李家的福分,也是天下的幸事。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可是,有多少後人不僅沒有呵護好乘涼的大樹,反倒會一次次地砍掉大樹的枝葉,最終毀掉了整個基業。
同樣,李峻到達建康後,依舊忙碌了起來。
憑藉在杭州的經驗,他將建康也進行了重新的規劃與治理,他要讓整個江南徹底繁榮起來,為華武朝以及兒子李暄打造一個永不枯竭的錢庫。
“二郎,你整日裡都忙著商賈之事,以前為何不見你如此上心,如今做了太上皇,竟然喜歡起這等事情來了。”
在杭州時,裴瓔覺得二郎只是為了消遣,沒想到來了建康亦是如此,這就讓她大為好奇了。
李峻放下手中的圖紙,笑道:“我還不是為了你的寶貝兒子嘛!取天下用的是兵馬,可守天下得需要錢財呀,就算是天子,手裡沒有錢也不行呀!”
裴瓔上前攬住李峻的手臂,看了一眼鋪在桌案上圖紙,好奇地問道:“二郎,你這是要開河道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