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他在城裡四處尋找機會,試圖落腳。可惜哪怕只是做賬房先生,都無人聘用,整整一下午,李延睿都沒找著一處收容之所。
走投無路之下就找了間破廟歇身,誰知還被一群乞丐給趕了出來。
往日被人追捧的驕子覺察到自己離了家、離了書院竟一無是處,李延睿流浪在街頭已是萬念俱灰。
江婉的尋找路線本沒有問題,但幾次都與李延睿錯開。
至到他被醉漢揪住衣領扭打成一團,才終於引得她的注意,得已母子相聚。
後面的事情江婉就都知道了。
她思忖這其中的倒黴事兒是不是也太多了點兒?
太多的巧合還是巧合嗎?
不過這個念頭只在她的腦海中一掠而過,注意力被立即收回。
整件事的源頭還在那篇文章上!
江婉特地去解過大虞朝的科考,雖然法令、算術、書法、文才、政論都有涉及,但學子們著重學習的還是儒家經典,最後的策論有些類似高考作文,只不過成績比重要高出很多,佔了總分的大頭。
能將上述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於一篇宣揚儒家思想的文章中,且立意好者為優。
作文評分本就帶有極大的隨機性,哪怕同一篇文章由同一個老師評分,都有可能因時間、地點、心情等的不同而有差異,更何況封建時代一切以帝王的喜怒為指導標準,需要避忌的內容更多。
哪怕李延睿的常識自認為是書院翹楚,但也並不是沒有出錯的時候。
因文章言論不當等原因被先生判為不合格,這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
江婉現在只十分好奇李延睿到底寫了什麼不合時宜的內容,而且自己還不知悔改!
至到此時,江婉都不認為這將會是影響李家所有人的一件大事。
畢竟對一個學生來說,考試成績作廢已是對他最大的懲罰了。若真是李延睿犯的是挑戰讀書人底線的錯,或是字裡行間有圖謀不軌的傾向,那輪著他的就不是趕出書院,而是被請進牢房。
有了錢的李延睿動作極快,不一會兒的功夫,不僅處理好了醫館的一切手續,還訂好了客棧,買了早餐回來吃了,還把自己收拾得像個人樣兒了。
母子倆再次在客棧的桌椅上坐定,都心平氣和了。
江婉也終於見到了李延睿從身上摸出的那篇被揉得皺皺巴巴的、能稱之為罪魁禍首的文章。
“農時論?”展開紙開,江婉的目光隨即一亮。
李延睿的筆跡她是認識的,且相當熟悉,看看這張卷子,上面清一色蠅頭小楷,的確是他本人的手筆,沒有弄虛作假。
暫且不理內容如何,光看著那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卷面乾乾淨淨,還無一處錯漏,江婉就覺得他這個書院翹楚確實是名至名歸。
既然卷面沒有問題,那就是內容?
農耕國家論農業,這題選得應該沒有問題吧。
江婉繼續埋頭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