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當神仙

第74章 我煉成了

江涉之前只煉過一次丹。

也並非是金石或是草木所煉,只是隨心所欲的嘗試,運道好成了丹丸。在這方面,確實瞭解的不多。

他道:“知之甚少。”

未想到得了這個回答,中年人一愣,轉而笑道:“那前輩到時候,可願與我一同去瞧瞧?”

人各有所長,前輩不擅丹道也是正常。

江涉左右無事,也想去瞧瞧這個時代道士是如何煉丹的。

弘道觀是洛陽的名觀,香客來往不絕,這時候的人來到洛陽,皇家的太清宮少對百姓開放。唐人要麼去白馬寺禮佛,要麼來弘道觀上香。

觀主地位崇高,道法深厚。

值得一觀。

江涉應下,“好。”

觀主齋戒七日。

第八天,巳時,正是良辰吉時。

觀中草木旺盛,弘道觀多植銀杏松柏,瞧著郁郁青青,幾人繞過了碑亭,在廊廡中穿行,走過許多間靜室和寮房。終於來到丹房。

在一個水塘邊,邊上栽著許多細竹,有些幽靜的意味。

道士們看見雲夢山的客人來,都紛紛見禮。

江涉望去,正看到丹房內,觀主一身法衣,頭戴蓮花冠。

不遠處站著一個一個穿著緋色官袍的人,與觀中弟子在說話,手邊有一杆小而精緻的秤,弟子餘光瞥到這邊,對那官員低語兩句,行了一禮,便迎過來。

“幾位客人來了。”

中年人道:“聽聞觀主要開爐煉丹,某來湊湊熱鬧。”

這都是山上的高人,弟子求之不得,把最好的位置留給幾人。

又親自陪著觀禮,生怕怠慢。

那官員瞧了一眼,沒有多話。

弘道觀對岐王治病的丹藥,頗為重視。此處院落偏僻安靜,觀中道士們都遠遠瞧著,話聲很低,免得汙了壇場。

江涉幾人算是離得最近的。

丹房地上鋪著八卦圖,中設丹壇。

觀主用桃木湯淨手。

此前,他已經誦唸《清靜經》百次,雜念不生。

金鼎上刻著七星符,兩個童兒以銅鏡聚集日光,取來“陽燧”,點燃爐火。

元丹丘目光落在那金鼎上,饒是他家中富貴,也不由低聲感嘆:“弘道觀不愧是洛陽名觀,真是根基深厚。”

初一也看過去,聲音小小的。

“這是如何看出來的?”

元丹丘讓他仔細瞧,道:“只這一個小鼎,便能買下一二間洛陽豪宅。真是好法器。”

他是煉過丹的,知道這裡面有許多講究。

炭是文武炭,觀測陰陽用的是水火鏡,方才引來的火為天上火,非是凡火。等到爐火要熄滅時,也不可簡單潑水滅了,需用無根水。

研藥用的是玉臼,金杵,不是尋常鐵器。

而丹材分為天地人三材,其間又有許多講究,天藥是晨露和星月精華,地藥是……

江涉聽元丹丘細細說著,旁邊還有道觀的弟子補充,把這場煉丹的考究和貴重,一一給他們說來。

江涉這才知道。

他之前煉的那爐丹藥,竟然犯了這麼多忌諱。

他用的是落了灰的舊銅爐,也根本沒用爐火,更別說取來天火了。

中年人在旁邊道:“其實,其他細微之處,雲夢山上倒不這樣講究。用金鼎也好,銅鼎也罷,其實差別不大。”

“首要,在於修行人與方天地溝通。”

“捕捉清氣的動向。”

“是以煉丹之前,要清心,要養足精氣,再擇適宜的日子。風雨雷電不起爐,心神不寧不起火。”

“其次才是丹材如何,器皿如何。”

“凡夫無法溝通天地,便只能在外器下些功夫。”

他這話是對三水和初一兩個小弟子說的,也是對江涉的解釋。

畢竟這位前輩不通丹道,多解釋幾句也是應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