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藍色的夜空漂浮起了雲團,雲與雲的縫隙被月亮染成了一片銀色,使得有種攝人心魄的美。
周巖的意識也像是開了一道縫隙,滿腦子都是“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
這是明教的教義,最廣為流傳在射鵰三部曲的《倚天屠龍記》。
其實也稱作是摩尼教的明教早就存在了。
所以當鏢師說起魔教,他自然而然有了慣性思維。
朝廷多將民間造反力量稱之為魔教,張三槍是否就是摩尼教的人,周巖並沒有什麼記憶點,對於明教,知道的也只有氣運之子張無忌,背運之子陽頂天。
前者修行大成九陽神功。後者夫人出軌,練功走火入魔。
但周巖知道張三槍這個人,曾聲稱“明尊即將轉世”,“彌勒即將下凡”,自稱“大天明王”,率領教眾在江西起義。
一路南下,並未聽到江西有起義這樣的訊息,也就是說張三槍還處在積蓄力量的時期,這樣分析得來,對方搶劫鏢隊便合情合理了。
別的不說,僅僅數百匹的騾馬就足夠令對方動心,抽調部下在鏢隊靠近荊州的時候突然發難。如果不是練功遇黃蓉,提前預警,還真可能會被得逞。
他還有點感慨,南下走鏢一趟,竟陰差陽錯遭遇如此多的人物。
黃河幫三頭蛟、楊鐵心父女、黃蓉、裘千尺、孫不二、魔教張三槍麾下。
也不知道因為這樣的經歷,射鵰江湖的事故線會產生多大的變動。周巖思緒回籠,開口問道:“還說什麼了,魔教是如何知道我們的?”
鏢師道:“這夥人就活動在荊襄一帶,時常裝扮金人掠劫,我們自襄陽南下的時候就被盯上了。”
“原來如此。”周巖點頭,世道混亂,官逼民反屢見不鮮,但民反了,也不一定就是替天行道,殺富劫貧。
呼延雷沒瞧見“夜照玉獅子”,他走過來問道:“你的馬呢?”
話題被拉回來,周巖道:“我到江邊練功,恰好遇風陵渡時那要買馬的少年公子追殺侯通海,馬借給他了,回來時遇這股馬賊。”
呼延雷愣了一下,“也就說要不是那公子,我們會被馬賊偷襲成功。”
“極有可能。”
“他可真是鏢局的福星。”呼延雷唏噓一聲,“‘夜照玉獅子’借出去了,好在還有十多匹馬賊留下的駿馬,挑選一匹。”
“好嘞!”
都是膘肥體壯的好馬,周巖先是隨同趟子手清理戰場,遂挑了一匹黃驃馬。這種馬兒身帶白點,且白點多位於肚子和兩肋處。最主要的是馬頭上有白毛,形狀圓如滿月。所以別名“西涼玉頂乾草黃”。黃驃馬即使餵飽了草料,肋條也顯露在外。故而另有別名“透骨龍”。
呼延雷直呼周巖眼光毒辣。
經此一劫,自無心睡眠,為避免夜長夢多,鏢隊直接啟程奔赴向荊州城。
一路再無事端,翌日夕食,荊州巍峨高城出現周巖等人視野遠端,張望嶽提前派人按照呂客商給的住址傳訊。
等鏢隊抵達,呂客商已經在城外接應。
開鏢箱驗貨,核對無誤,對方簽了鏢單,呂客商拿鏢貨,張望嶽領餘下的鏢銀。這趟走鏢算是順利完成。
呂客商言往後還和福安合作,並要宴請張望嶽等一眾鏢師。
張望嶽身份特殊,自也有席間打探一番的想法,何況鏢隊也需休息一日,便欣然受邀。
鏢頭安頓趟子手期間,周巖找到張望嶽,說道:“孫道長要到揚州,我送行到渡口,還有就是想離鏢隊數日。”
“送真人自是應該。鏢隊明日啟程,自荊州僱船,沿長江走漢水再過黃河,抵達大興府之前趕到匯合便可。”
周巖大喜,“多謝鏢頭!”
“去吧。”曾對呼延雷說過“即為機緣莫強求”這句話的鏢頭對於周巖拳拳之心,寬厚相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