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剛過了,把兵都打沒了,小主子也饒不了自己,更顯不出自己首席大軍師的逼格。
賈詡觀察周圍地形,回想著典籍上關於這片土地的記載:“有了!
明天的事不用愁,老夫自有妙計。
現在,華雄你讓咱家將軍們都加把勁,一定給咱搶回來一個匈奴王在意的物件。
比如他的王旗、王帳、王座,或者是王印。
只要能搶到一樣,咱們明天的大戰,就穩了!”
華雄也不知道賈詡葫蘆裡邊賣的什麼藥,只管吹響號角,跟將軍們傳令。
“凡能搶到匈奴王者四件套其一者,記頭功!”
漢盛軍的頭功可不一般,海量錢財賞賜倒是其次,主要是吃飯時,座位能離小主更近,在軍中的地位更高。
漢盛軍不問出身,全憑軍功說話,誰立功大,小崽子就看誰順眼。
將軍們一聽這個,都來了精神,搶功勞的時候到了,還要什麼陣形,都嗷嗚嗷嗚往前衝。
最明顯的王者四件套,就是不遠處矗立的匈奴王旗,一眼就能看到。
王旗下面就是王座,王座上坐著匈奴王,王印肯定在他身上。
至於王帳,那玩意不知道在哪裡,太大太重,也不好拿。
因此,漢家將軍們為了立下頭功,都奔著王旗而去,誓要奪旗。
張遼、徐晃、韓當三人,跟趙雲一樣,將大軍指揮權交給手下副將。
他們本人,憑藉個人強悍的戰力,紛紛脫離自己所率隊伍,向前猛衝。
趙雲回頭一看,娘咧!搶果子的來了,自己費這麼大勁開啟的局面,可不能好活了他們三個。
狂抽胯下寶馬屁股,一蹦三尺高,離於夫羅單于的王帳,越來越近。
於夫羅指揮大軍,左右隔檔,硬是擋不住趙雲的衝刺,帥臺越來越危險。
於夫羅坐不住了,來回踱步,考慮著要不要跑路。
若是被漢家將軍近身,那就死定了,而自家匈奴悍將,都分散在各處帶兵,暫時都沒能衝過來護衛。
此番局面,也算是被漢家騎兵打了個措手不及,可誰又能想到,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當趙雲騎著寶馬,連蹦帶跳,眼看就要蹦上匈奴王帥臺的時候,匈奴王再也堅持不住。
他跳下帥臺,騎上戰馬就跑,身後扛旗的匈奴兵,二話不說,扛著王旗,跟在大王后邊猛追。
六萬匈奴大軍還在朝漢盛軍騎兵圍攏,未完成合圍,便發現王旗突然動了,向城北而去。
好多匈奴將軍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都大眼瞪小眼,呆愣當場,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圍困漢家騎兵。
按照匈奴人的習俗,王旗到哪裡,兵卒們就要跟著衝到哪裡,可單于扛著王旗逃跑的情況,還真沒見過。
有此變動,好多征戰的匈奴兵不打了,掉頭跟著王旗跑。
張揚騎在高頭大馬上,也看到了匈奴王旗的異動,更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
穿一身白色甲冑的趙雲,猶如天神附體開了掛,正跟在王旗後邊猛追;
徐晃和韓當緊隨其後,也是猛衝猛打,快追上趙雲或者說是王旗了;
咦,跑到匈奴帥臺上,拼死搏殺,還圍著王座轉悠的那個,不是董卓手下大將張遼嗎?
不,伊闕關大戰後,張遼降了劉盛,看這廝玩命的架勢,打仗還是挺賣力的嘛。
穩了,有這夥子人在,總能創造奇蹟!